“自由行”与“组团游”都需要
- 发布时间:2015-07-02 03:29:31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唐烨
在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看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应该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以不同形式的开放路径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可协同发展。在上周末举行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他以“自由行”与“组团游”来比喻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路径,指出两者都是服务中国经济转型所必需的。
李小加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请进来、直接走出去;二是组团请进来、组团走出去。
“直接请进来,包括把海外流量(投资者)请进来和把海外产品(上市公司或投资产品)请进来两种方式。前者的形式有,QFII、RQFII试点与上海自贸区即将推出的国际原油期货准备向国际投资者开放等,后者的形式,有正在讨论中的国际板等。无论哪种请进来,都是将海外的流量与产品完全纳入中国的监管范围之内,让他们完全遵守中国的规则,就地国际化。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延伸了中国监管机构的监管半径,最大程度输出中国标准,也是最终、最理想的开放途径。”
“直接走出去,包括允许中国的投资者和产品直接走出国门。比如目前的QDII与即将推出的QDII2试点制度,就是让中国的投资者走出去,而中国公司在海外发行股票和债券属于中国的产品走出去。在这种开放模式下,国内的流量与商品一旦走出去,就完全脱离了内地监管机构的监管,需要彻底接受海外市场的监管。这一开放模式的速度与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速度,且要求机构与个人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风险承受能力,并不适合所有人。”
记者出身的李小加善用比喻,他将直接请进来、直接走出去,比作旅游市场的“自由行”。“那些对中国充满好奇感、又会点中文、喜欢独立与冒险的外国游客,会喜欢这种形式;同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会英语、自理能力强的,也更愿意‘自由行’出去看世界。”
相对于“自由行”,还有一种“组团游”。他说,全球有大量的国际投资者关注中国,但在过去20多年,他们都只能投资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如H股,他们越来越向往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但由于交易习惯、治理规则、投资文化等多种因素,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来中国“自由行”。同样,未来10年中,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希望透过投资国际市场来分散风险与多元化配置个人资产,但他们不懂英文,不熟悉海外规则,还不能也不敢直接走出去。
李小加说,沪港通就是中国资本“组团游”的一种形式。在沪港通机制下,投资者不用扛着钱过境,可以通过沪港两家交易所实现跨境资本流通。沪港通采用人民币境外换汇,实现全程回流,结算交收全程封闭,实现了风险全面监控。
他认为,沪港通最大限度转化了中国香港与内地市场的制度差异、保障了投资者原有的投资习惯,这一开放路径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成为中外投资者互联互通的重要方式。在监管层面,“组团游”方式使境内外监管当局能够延伸其监管半径,对处于中间地带的“共同市场”进行联合审批、共同监管。由于它已经部分处于内地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内,风险可控,非常适合短期内还不愿或不敢直接走进来、走出去的投资者和发行人。对于中国中介机构而言,这一开放路径不仅为其带来了增量客户与业务,也提供了难得的国际化机遇。
李小加透露,沪港通这个“组团游”试点首先面对两地二级市场上的股票,下一个“组团游”的目的地是深港通,将来它们的投资标的也可以延伸到股指期货、一级市场、商品和固定收益产品等一系列资产类别。“就像一般的游客出国游可能先从周边国家的短途游开始,然后再尝试比较长线的目的地自由探索深度游。”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