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成果: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 发布时间:2015-06-26 07: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成果25日发布。该系列报告认为,“一带一路”的目标是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中国应细化对“一带一路”对象国的设计工作,确立“一国一模式”。总体来说,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打通欧亚交通网、泛亚铁路网东南亚走廊和泛亚能源网。其中,加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近期包括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努力达成区域全面经济协议(RCEP)等。
定 位 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有必要首先明确它的定位和内涵。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提出,“一带一路”是以运输通道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他说,有别于绝大多数现有区域贸易协定,“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本身并不对成员国有强制约束力的目标。它所体现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与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发展方向。在操作层面,实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需要落实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很显然,根据“五通”的内容来判断,“一带一路”与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一体化与政治经济一体化)有相同之处,却无法归入其中的任何一种。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亚洲特色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安排。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玉主认为,合作才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词。必须清楚地认识,应积极推动亚洲一体化,在合作进程中建设共同繁荣的亚洲。
王玉主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虽然这一战略是基于中国的单边倡议,却不是自利的,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需求: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推进亚洲区域合作的需要;以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追求的目标是提升亚洲内部的一体化水平,实现亚洲经济的均衡增长,是从合作出发的,是基于亚洲经济发展考虑的战略。当然,如果“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成功地改变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局面、塑造一个一体化的亚洲,同样将对亚太地区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互 联 构建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谈到具体推进战略,王玉主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依靠亚洲一体化建设,而要实现亚洲一体化,则必须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构建起一种适合亚洲实际的一体化模式。从互联互通出发构建新的一体化模式应该是亚洲一体化的一条出路。互联互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应该从协商制定互联互通规划开始,即分别组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协商制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从物理联通、制度联通和人与人的联通三个方面制定合作目标和项目,确定不同国家的优先合作领域。任何双边、小多边甚至单边的项目,都将作为“一带一路”项目,作为区域一体化项目,其资金来源可以是国家自筹、使用“丝路基金”、向亚洲基础设施银行贷款,也可以考虑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以及国际私人投资机构融资。
王玉主认为,中国可以沿着东盟一体化模式推动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而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可以考虑先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入手,然后跟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等。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型经济体研究室王金波博士提出,中国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他说,正如东盟成员国将“东盟经济共同体”设定为经济一体化的终极目标,并将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作为《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的重要支柱一样,“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也是要与沿线国家一起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而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同样也是中国构建“一带一路”的最基本要求。鉴于中国与东盟地缘上的相近、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强大需求,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有必要以构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平台,在现有东盟互联互通、APEC互联互通、泛亚铁路网、泛亚能源网、大湄公河次区域互联互通、孟中印缅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上,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起打通欧亚交通网、泛亚铁路网东南亚走廊和泛亚能源网,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建议以东盟互联互通促亚太互联互通,以亚太互联互通补东盟互联互通,以海陆丝绸之路‘五通’连接亚太、欧亚与东盟互联互通,做到三个互联互通合作进程相互促进、协同增效。”王金波说。
重 点 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
之所以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重点提到东盟,是因为“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东盟。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江林提出,务实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至少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发挥功能性中心或地区合作平台作用的外部条件依然存在。鉴于东盟特殊的地缘政治禀赋,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东盟参与合作的意愿同样非常重要。中国有必要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务实合作。短期内可以以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为契机,以RCEP谈判为支点,以互联互通为抓手,以“2+7”为合作框架,务实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未来一段时间,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深化,与东盟的共同体建设将从地区战略目标转化为实现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战略手段之一。
赵江林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构建精神纽带、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三大支柱,并以沿线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盟、南太平洋岛国、拉美七大区域构建七大战略支点,形成七大推进路径。这里面的第一个战略支点,恰恰就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她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区域合作平台。近期建设重点是在扩大从东盟进口解决贸易逆差的同时,推进“2+7”合作进程,全面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质量和标准,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在农业、渔业、能源、金融等基础产业领域加强对话和合作,建立和健全地区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东盟与中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
赵江林还提醒说,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首先还是要细化对“一带一路”对象国的设计工作,进一步明确每一个周边国家的利益诉求,确立“一国一模式”,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成效。中国在中亚、南亚地区所做的制度性安排还不够,从签署的双边条约来看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