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文心匠人”张昊:因地制宜重特色 化繁为简显神韵
- 发布时间:2015-06-25 11:4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在人使用的部分要尽量做到极致化,要以人为本,在建筑方面更要化繁为简,突出特色”,张昊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到。在他看来,衡量一个建筑设计的好坏,首先要看它是否适合这个地方,是否能够将它本身的普适性与它所处的地区特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
作为2015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入库人才,来自天津只有27岁的张昊,乍看起来就像邻家男孩一样阳光、有活力。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简单的男孩,从2010年从事规划设计工作至今,先后参与项目70余个,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部分专项规划、建筑概念设计、景观设计、村庄规划等。
普陀山慈慧远航观音法界显圣灵坛创意设计方案(图)
当被问及对于自己职业的理解时,张昊认为,“客观来讲,规划是对整个空间与控制与把握,重在控制,而设计则是在小的范围内进行的更为精细化的空间创造,相对而言,要求更为苛刻,标准也更高”。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此次张昊因为普陀山慈慧远航观音法界显圣灵坛创意设计方案而入选人才库。谈到设计初衷的时候,张昊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在整个设计包括建模、空间渲染的创作过程中,他首先从中国传统佛教建筑形态研究做起,立足于融合传统文化、佛教思想、现代审美、周围环境等元素来最大程度地完美呈现观音法界显圣灵坛。在这个过程中,他先后仔细查阅相关宗教文献,不断探访居士等佛教人士,力求将最纯粹的佛教文化容入到当代的建筑艺术中去,并尝试尽量与周围的环境艺术与空间序列设计达到一致。
张昊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文心匠人”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之所以说“匠人”是源于《周礼考工记》一书。这部影响中国两千年城市建设的最早的经典,里面将城市建造者定义为“匠人”,至于“文心”就不得不谈到中国的文化。在他看来,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儒释道”文化,而这种文化渊源在很大程度上也对他自己的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家所倡导的这种‘少就是多,无才是有’的观点,本质上其实是在强调事情发展到极致是简约”,张昊认为,对于这种有无设计理念的把握,很多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创作出更多人性化的规划与设计。同时,张昊引用清人笪重光《画荃》“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谈到,中国书画的空间处理同样适用于规划设计。在现实生活中,艺术“空景”的设计,以及在规划的空间秩序与节奏安排上,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放松与怡人的体验感受。
张昊
交流过程中,张昊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在参加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组办的“2015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培训期间,自己有幸能够与很多人才库学员一起交流互动。同时很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从很多业界前辈和高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此前难以悟到的设计真谛,到深圳文博会、大芬油画村,洛可可等处的实地参观学习,再加上业内专家的现场耐心讲解,更是为自己今后的设计道路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
“也许做设计和做人一样,既要给周围人带来幸福,又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张昊在采访结束时这样由衷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