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未来五年,上海市民还有哪些期待?

  • 发布时间:2015-06-25 04:29:24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版图文统筹 徐蒙 本报记者 徐蒙本版制图 钰珹

  “十二五”收官之年,上海“十三五”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开门办规划”是上海“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最大特点,除了企业、高校、专业人士的建言献策,上海市民对未来五年城市发展和生活有哪些期待?

  日前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就“2020年上海城市发展和生活变化希望”的话题,围绕智慧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和创新城市等5个方面展开,成功访问了2013位16岁-80岁的上海常住居民。

  期待进一步

  提速降费

  虽然上海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拥有无线网络的覆盖,家庭上网和移动端访问互联网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面对与日俱增的上网需求,市民对网络提速降费仍有很大期待。

  调查表明,在智慧城市网络基础服务方面,期望到2020年宽带费用明显降低、宽带速度大大增加的被访市民分别占36%和31.7%。对宽带速度和能够接入无线宽带的需求,年轻人格外看重。中青年选择到2020年宽带速度大大加快的比例为37.5%,比老年人高十多个百分点。另外,到2020年,希望上海公共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市民占87.2%。

  市民除了期望智慧城市基础加强完善,也希望享受更多基于智能互联的新应用。调查显示,到2020年,希望家用电器能够换成和网络链接,并实现智能控制的市民占73.8%;对于到2020年是否愿意尝试远程诊疗服务,表示愿意在身体不适时参加的占72.2%。其中高收入人群对智能家电和远程医疗的需求都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表明未来五年,这些智慧城市应用在上海将有充足的市场空间。

  选择“候鸟型”养老

  比例高于机构养老

  截至2014年末,上海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人约占3成,已跨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养老方式的选择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调查表明,市民期望的养老方式凸显多样化。到2020年市民期望的养老方式,认同居家养老的比例较高,为41%;其次是社区养老,为26.9%。

  统计结果中令人意外的是,排在第三位选项并非养老院,而是“候鸟型”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异地养老新模式,选择候鸟型养老的市民为15.4%,比选择机构养老的比例高0.2个百分点。

  上海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助老服务社分别有224家和175家,养老机构和老年医疗机构床位数共计12.03万张,再加上正在探索的“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靠社区养老,3%的老人依靠机构养老),这些都与市民养老需求新变化有较明显差距,值得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许多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但基于城市文化和老人习惯,上海市民对养老机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调查结果也表明,在市民多样化的养老方式期望下,上海应积极引入市场力量,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渠道和资源,在政府做好“保基本”的前提下,多用市场手段解决养老难题。

  混合动力车 选择比例最高

  调查显示,市民期盼未来五年中上海环境继续改善,雾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对于发展新能源、公交出行等改善城市环境的举措,绝大多数市民持支持态度。

  汽车尾气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2020年家用汽车的动力选择问题,选择混合动力汽车的市民占47.2%,选择电动汽车的占37.8%,两者合计占85%,说明未来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受市民青睐。选择传统动力的市民比例仅为7.8%。

  分收入看,在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选择上,“5000元”是一个较为明显的分水岭。相比较而言,5000元及以下收入群体选择电动汽车的比例高于5001元及以上群体,选择混合动力汽车的比例则低于5001元及以上群体。

  到2020年,上海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里程将超过800公里、509座车站、21条线路,同时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和枢纽布局,实现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便捷换乘。当问及2020年如果公共交通足够发达方便,您是否愿意将公共交通作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并放弃开车上班,选择会放弃的市民占87.6%。

  调查显示,多数市民愿意使用清洁能源,并愿意承受因此带来的支出增加。到2020年,为了使用清洁能源而需要额外增加电费支出,表示愿意的占67.1%。

  更多人希望

  搬家到郊区

  住房是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对于到2020年是否希望在居住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95.2%的市民给出了肯定答复。其中合计52.9%的市民希望装修住房、改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23.9%的市民希望搬到郊区新城居住;16.3%的市民希望在市中心购房。

  总体来看,希望搬到郊区新城的市民多于在市中心置业的市民,主要是由于上海市郊的发展和郊区居住条件较好、轨道交通完善和汽车普及。而受限购和高房价影响,更多市民希望改善原有住宅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分收入看,高收入群体更倾向购房,而其他收入群体相对倾向装修现有住房或改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表明不同收入群体在改善居住条件方面的倾向存在差异。

  分年龄看,老年人改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的需求最高,为47.9%,比中青年高13.1个百分点。老年人希望搬到郊区居住的比例最低,为13.2%,比中青年低13.4个百分点,这可能与郊区医疗卫生等相关配套服务不如中心城区有关。另外,中青年希望在市中心购房和搬到郊区新城居住的需求最高,合计比例为46.7%,比老年人高19个百分点。

  知识产权是培育 苹果华为的“土壤”

  目前,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国家战略。而创新不仅是企业、高校的事,普通市民对上海的创新也高度关注。

  一座城市的创新,首先来自创新文化的积淀,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当问及2020年是否希望上海有更多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时,表示需要的市民达91.2%,不需要的为5.5%,无所谓的为3.3%。

  教育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需要在教育上下功夫。当问及未来上海如何建设“哈佛”、“剑桥”一样的国际一流大学,市民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抓学生水平,即学生毕业要宽进严出,保证质量,选择该项的市民占53.9%;二是抓教师水平,即教师要全球招聘,国际水平,选择该项的市民有21.9%。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有全球一流的高科技公司。对于未来于上海产生像“苹果”、“华为”一样有全球影响力高科技公司最为关键的点是什么,认同保护知识产权最重要的市民最多,选择比例为51.2%,遥遥领先于改善引进人才的生活条件、市场能管的尽量让市场管、让创新企业能够融资等选项。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确实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人们普遍意识到这是影响创新企业成长、创新成果涌现的短板和瓶颈。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