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要的不仅是粮食增产

  • 发布时间:2015-06-24 01:30:5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联盟名片

  2014年12月22日在北京成立,是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农(牧)业、农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创新协作平台,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目标定位是:搭建分工协作的“一盘棋”农业科研工作新格局,创建覆盖上中下游的“一条龙”农业科研组织模式,构建多学科集成的“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使联盟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联盟主要有四方面重点任务:加强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夯实农业学科发展基础;加强农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农业学科前沿与基础研究,抢占战略制高点;加强不同生态区重大科技工程技术研发,促进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发展重大问题调研,提出重大战略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

  在山东德州市武城县,十万亩的小麦已经成熟,黄灿灿的麦穗密密地挨在一起。在田间,黄色的诱虫板规律地排列着,黑色的小虫子粘在上面……

  德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玉林告诉记者,这是武城县的小麦—玉米全年“吨半粮”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模式示范项目,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首个结出丰硕成果的项目。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小麦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模式示范现场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书记陈萌山也表示,该项目的研究工作更体现了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支撑效果,坚定了创新联盟成员在武城搞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信心和决心;创建的模式实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在增产增效的同时,体现出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的特点;多单位多部门的加盟,形成了在政府引导下,政、科、企紧密合作,协同攻关的创新联盟。

  “八配套”“四精准”,把农业技术打捆

  小麦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和推广,其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武城县农业局局长张学丰说,如今,想获得更高的小麦产量高产,必须是多项技术的集成。“为此,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施肥四精准’技术,为粮食高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专家测算,利用该模式,武城10万亩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52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的553.4公斤提高近100公斤;下一茬的玉米亩产达到868公斤,比常规生产增产150至200公斤,一年达到1500公斤的总产量。同时,每亩节约用工5个;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发生,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

  何为“农机农艺八配套、科学施肥四精准”?张学丰介绍说,八配套是指,优良品种优质包衣种子+秸秆还田+深松免耕宽幅精播+科学施肥+普浇越冬水+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全程信息化;四精准是指,增施有机肥、多层施用配方肥种肥同播、氮肥后移、叶面施肥。

  种子是农作物增产的内因。张学丰告诉记者:“在选用品种时,考虑到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以及其品质等条件,在经过试验示范后,选用适应我县推广的分蘖力强、综合抗性好的中穗型品种济麦22、山农28等作为高产创建示范区的种植品种。为防治小麦生育期内病虫害的发生,采取小麦包衣的办法进行种子处理。确保蚜虫持效期至次年4月底,防止地下害虫危害和纹枯病、根腐病等苗期病害发生,减少用药次数,做到病虫兼治。”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等,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高玉林说,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秸秆还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业劳动强度,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而深松免耕宽幅精播机械能一次性完成深松、施肥、宽苗带精播等作业。深松后能有效接纳天然降雨,增强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根系下扎等。

  “一增一减”,把实惠留给农民

  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引发公众对农产品安全性的担忧,也加重环境污染等。项目研发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的目的。

  在麦田中,记者看到,一根根竖立着的不锈钢杆子上面有直径约10厘米的带孔不锈钢小盒,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小包药丸。高玉林说,这是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比利时烈日大学合作研发的“推—拉”绿色防控技术。即小盒子里的药包会散发蚜虫不喜欢的味道,把害虫“推出”;黄色粘板会挥发对害虫有吸引作用的味道,“拉来”害虫。

  结果表明,“推—拉”技术最高可减少蚜虫数量50%、减少农药使用量50%以上,害虫的天敌增加量10%—50%。

  49岁的李庆双是武城县种粮大户。他兴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们用了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害,仅这一项,500亩地就少打了两次农药,一下子节省了1万元钱;大机械复合作业,节省了人工和单一机械成本,每亩地差不多省100元,500亩就省了5万元。成本减少了,小麦产量增加了,一增一减,效益就出来了!”

  农技云平台,把实时信息送到田间

  信息化也是示范项目的一大亮点。武城县应用了由中国农科院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云平台。建立了“农技云平台+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农技推广网络,根据农时季节和作物长势,通过信息平台发布施肥、化控、病虫害防治等农作物田间管理技术,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打开手机,得到专家的田间指导。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平台已拥有县级技术指导员72人,每人负责指导科技示范户10户。全县建立科技示范户720户,这720户科技示范户每户辐射带动20户农户。这样,整个农业信息平台就辐射带动全县14400户农民,可直接通过信息平台与专家交流,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地获取农业科技高新技术。”张学丰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