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郑久强:“华夏第一炼钢工”

  • 发布时间:2015-06-17 01:30:5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文·李俊义

  ■周三有约

  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郑久强,26年来始终坚守生产一线,勤攻关、敢突破,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一线技术创新带头人和技术型钢铁工人的典范,被亲切地誉为“华夏第一炼钢工”。

  1989年,郑久强从技校毕业,成为唐钢公司的一名职工。26年来,郑久强在转炉旁学习,在转炉旁工作,和转炉一起成长。在日常生产实践中,郑久强刻苦钻研炼钢操作技术,炼钢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目测钢水温度是炼钢最关键技术,炼钢过程中温度在1600—1700摄氏度之间,而出钢温度判断误差不能超过5摄氏度。郑久强一炉接一炉地盯,学习根据钢水颜色判断温度。1600多摄氏度的钢水十分刺眼,一炉下来,眼睛就被刺得生疼,可郑久强硬是连盯好几炉,每天的眼睛都是又红又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全厂技术比武中,他10次目测炉温不超过5摄氏度,最准一次连1摄氏度都不差。1993年,23岁的郑久强被破格提拔成为唐钢历史上最年轻的炼钢炉长,打破了培养一名炼钢工需要10年的纪录。

  2002年,郑久强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钢铁行业炼钢职业技能大赛”。过硬的技术让他在比赛中轻松自如,特别是在目测炉温项目比赛中,他目测报出的温度与电子测温计的数据完全吻合,最终摘取了“全国炼钢状元”的桂冠,被媒体称为“华夏第一炼钢工”。

  “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在一线工作中,郑久强不满足于“会炼钢”,而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多年来,他承担了多个技术重点攻关项目,不仅使吨钢的生产成本下降,而且突破了从经验炼钢向科学炼钢转变的技术瓶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1年7月,以郑久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依托这一平台,郑久强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归纳了影响渣铁分离效果的因素,归纳出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双渣法冶炼工艺倒渣含铁量大的难题。他通过创新工艺路径,加强工艺控制,总结出双渣前期高效脱磷技术、快速倒渣技术、降低双渣倒渣过程中铁珠含量技术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年创效益1300万元。

  国家级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创新的摇篮,也是培养炼钢人才的摇篮。工作室成立以来,郑久强制作了教学教材,为炼钢工们详细讲解操作技巧。通过现场课堂、导师带徒、技能培训、技术难题会诊、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职工广泛参与技术创新。在郑久强工作室的指导和培养下,唐钢有3人成为国家级技术能手,十多人成为省市级技术能手。

  据新华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