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构筑教育扶贫的“理想国”
- 发布时间:2015-06-16 09:30:4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6月10日,2015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位于广东省清远市的全国首家慈善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举办“校园开放日”,迎接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考考生前来参观。看着考生们渴望求知的眼神,已经在该校物业管理专业就读的大一学生陈淑云不免回忆起自己去年高考前后的情景。
“大概在高考前一个月,老师召集学校的贫困生开会,介绍了碧桂园职业学院免费招收贫困学生的信息。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就读这所学院,可以为家里减轻沉重的学费负担。”高考结束后,陈淑云慎重地在网上填报了志愿,并根据要求准备了报考所需的低保证明、校长推荐信等材料。通过了审核、面试等环节,一个月后,陈淑云顺利接到了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了她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
身着学校统一发放的迷彩校服,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的陈淑云是碧桂园职业学院去年秋季首批招收的300名贫困学子之一。从踏入这所学校开始,校方对所有学生实行免学费、教材费、食宿费,并提供校服、宿舍用品和寒暑假期往返路费等,为因贫困阻断求学之路的学子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培养弟子不分贫富尊卑,平等的进行教育,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今天,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创办者——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怀揣着一颗“教育梦”,以慈善教育的模式兴办学校,免费培养贫困学子,在为社会培养职业化人才的同时,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多年来,在教育扶贫的路上,杨国强孜孜追求,不断前行。教育是破解贫困的良药
“我17岁前没穿过鞋,当年是国家免了7块钱学费,还给了2块钱救助金让我重返学堂。”出生在广东农村的杨国强,曾经十分贫困,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泥瓦匠。如今,由他创办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销售额超过千亿元。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杨国强深刻地体会到,出身贫寒的孩子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拥有一门手艺才能改变生活。因此,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同时,杨国强最为关注的还是教育。
从2013年8月份立项,10月份动工,到2014年的9月份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正式开学,杨国强和碧桂园公司用短短的314天时间把碧桂园职业学院办起来。目前,碧桂园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运营费用和入读学生的所有开销费用均由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出资。学校创办投入资金4.5亿元,占地总面积300亩,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总招生规模3500人,目前开设酒店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4个专业,学院计划在10年内开设房地产类、旅游类、计算机类、机电类和财务会计类等专业。
“要么不办,要办就办最好的”是杨国强一直以来的办校理念,他要求把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办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典范,实现学生“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帮助所有勤奋上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实现成才。去年9月28日,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杨国强动情地说:“这所学院是我的一个梦想,我希望国家富强,希望民族复兴,也希望这个社会更美好,我很期待这所学校能成功。”倾力发展职业教育
“我妈妈生病,妹妹今年也要参加高考,家里负担不起两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如果不是可以来碧桂园职业学院免费学习,我高中毕业就得去打工了。”工程造价专业的王志为说。从去年入学以来,王志为在系统学习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到碧桂园公司的建筑工地实习,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完成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像王志为这样,中学毕业后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学习,成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正是杨国强创办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初衷:“现在有相当部分年轻人,中学毕业便去工作,其知识和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所需,就算本科毕业生,没有实际技能找工作也难。而很多企业又面临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匮乏的窘况。若能让所有行业、所有岗位的劳动者都接受系统教育,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将得到大大提升。”
据了解,碧桂园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建立了校企融合、产教联动、工教一体、工学结合的机制。一方面,对专业课教学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推行“现代学徒制”。另一方面,依托碧桂园集团尝试探索毕业实习新模式,逐步建立具有碧桂园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同时,把建立在学生专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职业体育教学,规范到军事训练的框架之下,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恒心。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到2015年,初、高中毕业后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都能得到职业技能培训。到2020年,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
国家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让杨国强对继续推动职业教育充满信心。杨国强连续两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案》。杨国强关注到,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他认为,当前我国人才市场上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缺失,职业教育是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杨国强期待,通过建立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一方面系统地培养精技善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希望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的举办,以其精英式培养、高层次就业来改变社会对高职的看法,从而让更多有智慧、有潜力的学子喜欢读高职院校,改良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执著教育不断前行
多年来,杨国强一直在教育扶贫的路上不断前行。
1997年,杨国强就设立了“仲明助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梦,受助学子需签订一份《道义契约》,承诺有能力时返还助学金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截至2013年底,仲明大学生助学金一共捐出2300万元,受助学生达到7532人。
2002年9月,杨国强出资2.6亿元创建国华纪念中学,这是碧桂园创建的首个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的高级中学,该校每年招收200名优秀贫困学子,学校每年各项日常开支接近4000万元。建校以来,每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100%。
2007年,杨国强又出资7000多万元创办了面向社会招收贫困退役士兵的全免费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该校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被总参谋部军务部授予“全军退役士兵职业培训和就业示范基地”。
2008年汶川地震后,杨国强出资将汶川桑坪中学1500余名师生接到广东复课,为期一年;2012年,他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开展全民技能提升项目;2013年,他开始创建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多年来,杨国强及企业共计在慈善领域投入近19亿元,并在2013年10月成立了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系统管理、实践其慈善事业。
“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佑助,让我有机会为社会建造广厦千万间,亦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杨国强认为,只有国家强大和民族复兴,国人的生存才能更有尊严、意义和幸福。如今,中国的快速发展,需要国人的素质、能力与社会发展同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推动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让所有行业、岗位的劳动者都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那些被贫穷困扰的年轻人,对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意义十分重大。
碧桂园职业学院立校缘起的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期望从碧桂园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以良心、奋斗和感恩为信念,实践对人好、对社会好,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我在这里选择了职业教育扶贫,帮助那些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回报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我尽我所能,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杨国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