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四十载圆了三个梦

  • 发布时间:2015-06-15 05:46:4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物小传

  董福财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原党支部书记。他40年如一日,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筑路致富,将风沙肆虐的家乡建设成充满希望的绿洲。今年3月,他因病去世,享年63岁。董福财被辽宁省授予“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董福财有3个梦:治沙梦、筑路梦和致富梦。如今,这3个梦在北甸子村都实现了,白沙退去、绿树成荫、村路平坦,乡亲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他却走了。

  老伴和孩子想着他,北甸子人念着他,这里的一草一树记挂着他。

  董福财所在的村,地处辽宁省彰武县西北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十山九秃山,风起白沙飞”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为改善家乡的面貌,董福财带领北甸子人防风固沙、修路致富,矢志不渝奋斗4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千般勇气治沙梦

  上世纪90年代,日头下的满眼苍白是北甸子村的底色,旱地生烟的白沙地成了北甸子村村民的心病。

  “风过三尺沙,有时候沙子都能堆到窗台上,连门都打不开,春天的大风过后,刚发芽的玉米秧苗被连根拔起。”彰武县委书记刘玉学说。

  村民的叹息和着风声,让董福财的心跟着一起疼。

  对于北甸子村来说,栽树有三难,一是沙地挖坑难,二是栽树浇水难,三是乡亲们对沙地栽树理解难。“老董净瞎整,在沙坨子里栽树是干傻事!”面对这些质疑,董福财选择了自己先干起来。

  1997年,董福财领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治沙,在沙坨子一干就是一天。有的沙丘高四五米,不负重往上走都费劲;挖坑更是件苦差事,一锹下去,坑还没成形,就被流沙填满了。经过琢磨,董福财想出了办法:先浇水,再挖坑,湿的沙子更易成形,直到找到实土。这样下来,一整天不间断地干,能栽上七八十棵树。第二年,吐绿的树苗让村民看到了希望,12个农户加入植树绿化的队伍中来。大家去两里地远的水泡子运水,一车车的水被运到沙坨子之下,村民把脚插到沙子里,手递手将水浇灌到树坑里。难是难,但大家看到了栽树的好处。

  到2000年前后,全村人陆陆续续加入到植树绿化中来。在董福财带领下,北甸子人琢磨出一套在白沙上栽树的法子,从治理沙陀子到引进树苗,从湿挖沙坑到见实土下苗……而栽树之于北甸子村,也从董福财一个人、一家人,到最初的12个农户,竟成了全村的集体行动。

  绿了沙坨子,白了少年头。这些年来,董福财栽树,不知操了多少心。只要是涉及栽树的事,董福财眼里不揉一粒沙子。检查栽树的质量,董福财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一看”,看树坑挖得深不深;“二拔”,检查树苗栽得牢不牢;“三踩”,检验浇水情况和回填土是否实。差了一样,都通不过他的“验收”。靠这,北甸子村的树苗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

  如今,3万亩的绿色,将这个初夏映衬得格外美丽,沙原上数以万计的柳树、白杨、樟子松迎风起舞。从制定一份栽树的15年规划开始,北甸子人在董福财的带领下,硬是用树林划出了交界线,“每次出门回来的时候,看见树林子,就算到家了!”提到这些,村民李万全倍感自豪。

  百倍坚韧筑路梦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领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这是董福财生前最爱听的歌,每次歌声响起,他都会跟着哼唱。

  早些年,北甸子村遍地白沙,村民出行困难,六七里路要走上两个来小时,机动车进不来,最奢侈的交通方式是坐马车。一个巨大的沙丘横在村里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上,让村里的生产发展备受煎熬,村民干什么都是“买贵卖贱”,收购粮食的车不来,自己费挺大劲拉出去的农产品,卖的价格却比别人便宜——不卖也不行,总不能再拉回去!

  为此,修出一条路,成了董福财带领村民实现梦想的第二场硬仗。2002年秋天,经过争取,北甸子村通往阿尔乡镇的6公里村级公路项目立项了。董福财很兴奋,“马上组织人力挪走那个巨大的沙丘!”

  但问题接踵而至:村里这些年在艰难中度日,栽树又花了不少钱,账面上的钱已所剩无几。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发动村民的力量,让大家出义务工,才能完成铺路的前期工作。

  董福财白天赶着自家马车除沙,晚上还得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削了这沙丘,我们才有奔头,生活才能过好,干不干?”一户村民不太情愿,说自己家养马车也有费用,董福财的“急脾气”爆发了:“这千载难逢的修路机会,咱可不能因为自己孬,把事耽搁喽!”一来二去,两人吵了起来,那人把董福财的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也没拗过董福财。董福财的态度很鲜明:“你骂我可以,不出义务工可就不‘仗义’了,不能拖全村的后腿!”

  那些天,董福财家经常是这样的场景:董福财早早起来催妻子:“赶紧整饭,着急拉沙子去呢!”“就知道忙乎公家的事,家里你得顾顾呀?”“嗯!”撂下碗筷的董福财一边赶着马车出院,一边敷衍着,留下妻子独自在屋里叹气。就这样,在董福财的带领下,全村老少齐上阵,手担肩扛,马拉人拽,整整干了两个月,硬是把挡了村民几十年的沙丘移走了。等施工方来考察时,看到那么巨大的沙丘在眼前消失了,都十分惊讶。瘦了一圈的董福财说:“可不能耽误了工期!”

  “人心齐,泰山移”。北甸子人的“天路”于2003年8月竣工了,北甸子村终于推开了与外面联系的“大门”。村民们欢笑着赶着马车去镇上,累得筋疲力尽的董福财则把幸福的花儿开在心里。

  村里的养牛大户王辉说:“早年卖牛,人家让你把牛赶到镇上才收,这一路,一头牛得掉20斤秤。现在好了,坐在家里打个电话就把事办了!”

  一心为民致富梦

  平坦的村路直通阿尔乡镇中心,让村民对致富的渴望空前强烈。想办法寻找脱贫致富项目成了董福财的又一个梦想。

  夜以继日不停歇。董福财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分外紧迫。跑贷款、卖粮食、搞养殖,董福财阵阵不落。结合村里的原有产业优势,董福财发动村民搞育肥牛圈养,他对村民说:“不能再散放了,再散放,树都白栽了!”后来,董福财还组织村民建起了养殖示范小区,把养牛办成了村里的致富拳头项目。加之种树防风固沙作用日益显现,村里耕地的产量越来越稳定,平均亩产达到了近千斤。

  北甸子人从此走上了致富“快车道”,董福财带领大家脱贫的步伐也更快了,有的村民没钱种地,他就“舍下老脸”,到信用社“说情”,帮大伙跑贷款;有的村民摸不准致富门路,他就忙着想办法。现在,村里的牛羊养殖户已扩大到30多家……

  自从有了柏油路,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家家都有了农用机动车,还有一半人家买了小轿车。谈起这些,村民打趣地说,以前不买车,一是没钱,二是没有路能跑车。自从修了路,村里再也没有孩子辍学了,校车一直通到镇里,接送孩子们上下学。这几年,村里还出了几个大学生。

  村民富了,董福财乐开了花,他还给相对困难的农户翻盖了12户危房,却唯独忘了自己。直到去世,董福财还住着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点”,房顶压着一排排砖头。按说,董福财当村干部几十年,自己掌握政策清、信息多、人脉广,先富起来不是难事,但他家的收入在村上只能排在中游。看到别人家盖上了阔气的新房,女儿曾问他:“咱家啥时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董福财笑着回答:“我这辈子都不想那些东西!”

  这些年来,董福财非常简朴,一件外套要穿上好多年。还是女儿结婚时,妻子给他买了一双皮鞋,他一穿就是几个月,还穿着上山栽树,把鞋弄坏了,他对妻子说:“可别再买皮鞋了,板脚。”

  唠起与董福财相处的往事,他的亲人们有些“埋怨”:分地这样的事,董福财的兄弟们要和他一样少分;儿子想让他安排个工作,被他痛骂一顿,儿媳妇进门好多年,董福财也不给分地……

  常年操劳,董福财病倒了。2014年11月,董福财被检查出肝癌晚期。但天生乐观的董福财似乎没把病情太当回事,还是力所能及地为村里操劳,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牵挂在心,有很多次,他差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别人劝也劝不住。

  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感慨地说:“董福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生命的意义不在长度,而在于是否留下了一种精神,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病重期间的董福财时常让儿子开车拉着他,在村头的树林旁转上几圈。望着车窗外的树,一丝笑意挂在了董福财的脸上。这些树,就像是他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成材,给了他无限的宽慰……

  如今,北甸子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8%,全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9700多元,较2000年时增加近8倍。村民们常常来到董福财的墓前告慰他:你的梦想已经实现,新的梦想正在被创造……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