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大孝至爱——孙洪香

  • 发布时间:2015-06-13 02:31:5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杨志华通讯员李丽峰白聪聪

  她是最美的妻子,结婚25年来,承担起全部家庭重担,对常年在外工作的丈夫从来报喜不报忧;她是最美的儿媳、侄媳,精心照料四位老人,让瘫痪在床的公公和三位智障的叔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是最美的婶娘,千辛万苦抚养两个侄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她是最美的母亲,虽然把本应只给儿子的母爱分成了三份,但儿子说,是妈妈的付出教他学会了善良、孝顺、乐观、坚强。

  她,就是山东省禹城市辛店镇南街村农民孙洪香,“齐鲁最美家庭”的主妇、“感动德州十大人物”、“德州市百佳孝贤”、“孝信俭三好禹城人”、“禹城市最美好媳妇”。

  “看看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我怎么忍心丢下他们不管”

  1990年,21岁的孙洪香经人介绍认识了辛店镇南街村长他一岁的袁振海。当时的袁振海刚接了父亲的班,在北京铁路局铁建公司(现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当上了铁路工人。那时的农村,能找个在城里上班的工人是很有面子的,年轻善良的孙洪香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

  当年农历11月,按照当地风俗,袁振海骑着一辆半新的自行车把她接回家,从此,孙洪香便成了袁家的媳妇。刚进门的孙洪香,看到的就是这一大家子:公公、三个叔公,大哥、大嫂还有两个侄子,都在一个前后相通的大院里住,都在一口锅里吃饭。三个月后,好心、多病的大嫂患脑炎去世,撇下两个孩子,老大袁建14岁,老二袁飞只有12岁。不久,大姑姐又出嫁了,这一大家人吃饭得有人做,衣服需要人洗,屋子需要人收拾,孙洪香用瘦弱的肩膀承担了起来。

  就这样,新过门的小婶子,成了两个侄子的“娘”。从那时起,每天早晨五点多钟,天刚蒙蒙亮,孙洪香便急急火火起床,叫醒两个侄子到本村小学上早自习。又匆匆忙忙做完饭,收拾好庭院,再叫醒三个叔公起床。公公常年养成不吃早饭的习惯,每天九十点才起床,孙洪香拿他也没办法,干家务尽量蹑手蹑脚不吵醒他。忙过一阵子,两个侄子上早自习回到家里,她便打发两个侄子和三个叔公吃早饭。天热了,她为侄子做好单衣短裤;天冷了,又提前备好棉衣棉鞋。

  大侄子袁建说:“当时没了娘感觉心里空荡荡的,俺婶子抱着俺和弟弟说,你们啥也不用想,以后婶子就是你们的娘。”

  大哥袁振生在村里是个能人,当过村干部,外面的事、地里的事、花钱的事都大包大揽。俗话说祸不单行,1998年,大哥又因病去世了,孙洪香一下子感觉天要塌下来了。家里的事要管,外面的事也不能推脱,亲戚朋友的人情随往、街坊邻居的大事小情、地里的大小农活,还有一个儿子、两个侄子、四个老人,柴米油盐茶,一股脑压在孙洪香的身上。

  “亲戚劝我离开这个家。我也有过动摇,可看看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怎么忍心丢下他们不管呢?”孙洪香说。

  “里里外外一把手,女人干的活要干,男人干的活也要干”

  1999年初,由于压力过大,孙洪香患上了口腔溃疡,医生说是白塞氏综合症,犯病时口生燎泡,舌尖溃烂。医生要求必须好好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可是对于孙洪香来说,家里有太多的事等着她去做。

  从那时开始,16年了,口腔溃疡一直困扰着她。病重时,她的嘴外肿内烂,疼痛难忍。孙洪香说:“那个时候,真是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听老人们说,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见干锅(指做饭),可是我不见锅一大家子吃饭怎么办?”孙洪香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几年是孙洪香最难熬的日子,丈夫的工资加上公公的退休金,总共才500多元钱。一家四老三少,这点钱怎么够花?

  从1999年开始,为了家里能多些收入,孙洪香开始养鸡。除了养鸡,孙洪香还平时挤时间做烧饼卖,晚上熬夜做些手工活,做绢花、串项链,一天挣个十几块,用来贴补家用。在儿子的印象中,那些年半夜醒来,经常看到妈妈还在灯光下穿针引线。

  家务活再累,孙洪香总还能应付自如,大不了起早贪黑,少睡点觉。可是地里的农活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大哥去世后,这个大家庭里没有了正常的男劳力。那个时候,农村大都是体力活,家里有拖拉机也是男人们开的,妇女根本挨不上边。可是,为了抢农时必须机械化。1999年开春,被逼上梁山的孙洪香开始学开拖拉机。刚开始,这个庞然大物不听这个弱女子的使唤。一次,她开着拖拉机往田里运粪(肥),路上遇到个大斜坡,因为操作不熟练,上到一半时刹车失灵,拖拉机顺着坡急速下滑,眼瞅着倒进路边的深沟里,老天有眼,快到沟底时拖拉机被一根电线杆挡住,才避免了车毁人亡。

  当时,正在读高二的二侄子袁飞,听说了这事急急忙忙跑回家,抱着孙洪香大哭:“婶子,我再也不念书了,回家开拖拉机帮你干活,要是你有个好歹,我们这一大家子怎么办呀!”“傻小子,你要是不上学,能有什么出息!咱这样的家庭,你更要争气,婶子再难也要供你上学,你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孙洪香含着眼泪说。

  躲过一劫的孙洪香更挠头的还在后头。有一年春天,麦地里浇返青水。当时农村用抽水机浇地,需要用摇柄(俗称摇把子)发动柴油机再带动水泵才能抽水,而摇动摇把子需要很大的体力,一般也都是男劳力干的,而且这还是个技术活儿。柴油机发动后必须把摇把子迅速摘下来,不然很容易碰伤胳膊。没有人帮忙,孙洪香只好硬着头皮自己摇。一开始,力量不够,柴油机咚咚咚几下就熄火了。又一次,好容易发动着了,可是摇把子摘不下来,孙洪香一下子被快速转动的摇把子甩出去,一个趔趄栽倒泥里。满身泥水的孙洪香爬起来再试,最后总算发动着了。

  这几年,农村留守妇女多了起来,好多体力活都雇外地的人干,或者借机械干。可是,孙洪香心疼钱,宁可自己累点,也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一次,家里十几亩麦子生了蚜虫,孙洪香心急如焚,再不打药麦子就要遭受灭顶之灾。可是电动喷雾器加上满满的一箱水足足有50多斤重,对于身材不高、身体不壮的孙洪香来说,背到身上谈何容易。邻居劝孙洪香雇人干。可她掐指一算,十几亩得100多块钱,她舍不得。第二天一大早,孙洪香背起喷雾器下了地。一桶又一桶,一圈又一圈,一身汗又一身汗,衬衣湿了干,干了又湿,双肩都勒出了血印来。

  天大的事,孙洪香都习惯一个人扛。为了不耽误丈夫的工作,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他铁路上的事很多,修北京站、西客站、南站,还有高铁,忙起来没白没黑的。家里的操心事我从不给他说,省得挂着,反正天塌了有地接着!”孙洪香淡淡地说。

  “对待侄子就得比儿子好,他们已经没了爹娘,不能再受委屈”

  哥嫂去世得早,对两个侄子来说,孙洪香既当婶儿又当娘,既当叔又当爹。她给予他们的不仅是母爱,还有做事做人的道理。孙洪香常对侄子说,不论干什么都不落在别人后面,要学技术,学手艺,有一技之长将来才好成家立业。

  大侄子袁建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面打工。2000年,孙洪香劝他学开车,还帮他交了学车的费用。2008年,村里很多人养鸭子发了财,孙洪香又张罗着让袁建养鸭子,帮着他借钱、找地方、盖鸭棚、进鸭苗,第一年行情不错,挣了四五万元,可后几年行情一路下滑,一下子赔了十几万元。“花钱买个教训,别灰心!”她宽慰侄子。

  日月如梭,袁建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2000年阴历8月16日,他要订婚了,按照习俗,需要给女方2000元认门费。与此同时,二侄子袁飞考上了地处曲阜的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后升本到青岛理工大学),第一年学费6700多元,生活费还要2000多元。两个人一下子就要1万多块钱,这可愁坏了孙洪香,她翻箱倒柜只凑了3000多块钱,其余的怎么办?

  “借!再没钱也不能耽误孩子结婚上学!”孙洪香很坚定。东拼西凑,她一共跑了9户人家,最终凑齐了这些钱。

  大哥刚去世时,晚上二侄子袁飞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孙洪香就和他,还有儿子袁梦,娘儿仨挤在一张床上。上了大学,袁飞每次需要钱的时候,孙洪香都提前给他打过去。“俺老二(指二侄子袁飞)懂事儿,不好意思跟我张口要钱,俺估摸着快花完了,就往他卡上打。”孙洪香说。

  对儿子袁梦来说,孙洪香内心多少有些愧疚。儿子两岁多的时候,由于没人照顾,孙洪香下地干活时经常把他带着。四年级时,孙洪香就把他送到学校住校,每周接一次。儿子一开始不适应,吵着闹着要回家。毕竟,这么小的孩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妈妈。“妈,你可常来看我呀!”儿子哭着喊着。孙洪香狠狠心扭头就走,一转身,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虽然妈妈把属于我的爱分成了三份,但我从来没有怪过她,妈妈让我从小懂得了自强自立,教我学会了善良、孝顺、乐观、坚强,我最佩服妈妈,也最爱妈妈。”袁梦说。

  “四个老人跟着我享不了福,好歹有口热乎饭吃,有件暖和衣服穿!”

  “你家是开敬老院的么?”一次,邻村有人来串门,看到家里这么多老人走来走去,这样问孙洪香。

  其实,对孙洪香来说,照顾这四个老人,远比开敬老院难。

  2003年,公公患脑血栓,第一次生病,孙洪香连夜把他送进医院。由于治疗及时,没什么大碍。可留下这个病根,隔一段时间就犯一次,后来频率越来越高,身体越来越虚弱。2013年5月2日,老人再次犯病,村里人都以为这次熬不过去了。没想到,在孙洪香精心照顾下,老人竟又睁开了眼,可是老人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由于公公生活不能自理,长时间卧床不能咽食,孙洪香就为老人准备些牛奶、稀饭、藕粉等流食,每天用勺子喂老人。一次不能多吃,一天至少喂四次。“每次吃饭,都是让我爹先吃,照顾他吃好我再去吃。”孙洪香说。

  公公全身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都是孙洪香照料。“俺亲爹我也没有这样照顾过呀!可是老人不能动,咱总不能不管吧!”孙洪香说。

  在孙洪香的精心照顾下,已经83岁的公公,面色红润,浑身没有起半点褥疮,老人的床上和卧室里干干净净。

  除了精心伺候公公,她还20多年照顾三个叔公。三个叔公因为智障,一直没有成家。大叔公袁西昌2010年去世,二叔公袁西亮今年68岁,三叔公袁西行也有65岁了。“这些年他们跟我在一起虽然享不了什么福,都是一大锅里吃饭,自己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我能做的就是能让他们都吃上热乎饭,穿上干净暖和的衣服。”孙洪香说。

  2014年,镇里党委书记王涛看到孙洪香负担太重,就让镇敬老院把袁西行接走。每当他生病的时候,孙洪香不放心,总是把他接回家。今年春节后,他两次生病,一直在家住了近两个月。老人经常大小便失禁,每天早上起来,孙洪香都要给他把衣服、床垫清洗干净,连同被子一起在太阳下晾晒。

  “辛苦了这么多年,看着老人们的一张张笑脸,听着侄子们叫我一声亲娘,我就心满意足了”

  孙洪香离娘家只有5里多地,一年到头她却难得回去一次,即使抽空回一趟,也都来去匆匆。“去年父亲去世了,想起这么多年也没尽什么孝,心里不是滋味。可是,家里有瘫痪的公公,几个不中用的叔公,实在离不开我,相信老爹(父亲)也会理解的。”孙洪香眼含泪水。

  “这期间,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家庭肯定维持不下去,孙洪香早晚得离开,可没想到她硬是挺过来了,老人们被照顾得不错,孩子们个个出息。”邻居赵秀美说。

  如今,大侄子袁建在禹城开了家小吃部,一家人和和睦睦,但他最牵挂的还是自己的婶子。“每逢过年过节,我都得回家看望婶子。过秋过麦,农活忙的时候我宁可小店关门,也必须回家帮婶子。”

  逢年过节,侄子们都带着家人赶回来,回不来也会打电话给婶子。“在我们的眼里,婶子就是自己的亲娘。没有婶子,就没有我们这个大家庭;没有婶子,就没有我自己的小家庭。”已经娶妻生子的二侄子袁飞感叹道。

  儿子袁梦是孙洪香的骄傲,从小就体贴关心妈妈。每年暑假回来,都帮着妈妈干农活。如今,他已经在北京建筑大学读一年级。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找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虽然每星期只能挣100元,但是也多少能为妈妈分点忧。”袁梦说。

  丈夫袁振海虽说在北京工作,但是作为铁路工人,居无定所,大部分时间奔波在京郊、河北等地的铁路线上。“洪香是我们袁家的恩人!我欠她的太多太多了,这一辈子也报不完!”袁振海哽咽无语。

  在南街村,提起孙洪香,更是个个竖大拇指。2014年,辛店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村里评选好媳妇上榜。镇上为表彰这些模范人物,在广场上为她们树立人物灯箱。辛店镇党委副书记贾海英在布置灯箱时,村里的人看到孙洪香的宣传照片,都围上来说:“这个媳妇可真是不容易啊,真是个好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

  默默无闻这么多年,孙洪香的事迹被人们发现传颂。辛店镇党委、政府专门开了道德模范表彰大会,授予孙洪香辛店镇道德模范称号。“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身边模范的宣传,让身边事身边人教育大家,在全镇引领孝老敬亲的道德风尚。”辛店镇党委书记王涛说。

  孙洪香的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反响,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专门作了批示,授予她禹城市“最美好媳妇”,奖励加补助给了她两万元,孙洪香当场就拿出1万元捐给了镇上的圆梦基金。

  “还有比我更困难的人,他们更需要帮助。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孙洪香真诚地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