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矿工李传代的腰间“回收站”

  • 发布时间:2015-06-09 06:08:0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安徽省淮北矿业杨庄煤矿矿工李传代30多年如一日,“斤斤计较”地捡拾井下遗漏的小零件,至今共回收了近3000公斤用于生产。

  1981年,李传代进入杨庄矿综采二区工作。起初,年仅20岁的他和许多毛头小伙一样,工作上不太注意细节。当时,担任该区党支部书记的是全国劳动模范马典周,是全区有名的“婆婆嘴”,有空就会反复教育工友要勤俭节约,不要有丝毫浪费。

  1981年3月的一天,李传代在井下拆除设备时,将一颗有问题的螺丝随手扔掉,碰巧被马典周发现了。马典周捡起这个螺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李,这颗螺丝的价钱快赶上你一个月的工资啊!国家现在大型机组主要靠进口,每个零件都十分昂贵,能修复的绝不能浪费。”听到马典周的话,看着他手中小小的螺丝,李传代内心受到巨大震撼。“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是50元钱,那个螺丝大概值30多元,对比之下,我切实感受到了浪费的可怕。”李传代说。

  从那以后,李传代用来装饭盒、水杯的背包成了名副其实的“零件包”。每次下井,他总会留意路上有没有散落的零件;在安装和维修设备时,也总是将能够继续使用的旧零件带回上交,或留着备用。渐渐地,李传代的行为得到了一些工友的赞同,自发捡拾、回收零件的人越来越多。

  1984年,李传代被调到保运区掘进机械化队担任副队长,继续传承着良好习惯。

  掘进机械化队负责全矿的掘进机械皮带机、刮板运输机等设备的维护、安装等工作。当时,该队部分职工节约意识淡薄,收工后遗留在井下的零件随处可见。“我知道,大伙都和当年的我一样,对浪费没有切身的感受,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们、引导他们。”李传代说。

  那段时间,李传代和队里的其他几位队员每班总是走在最后,捡拾着职工丢弃的小零件,带到井上集中存放起来。一段时间后,在一次班前会上,李传代将收集到的零件倒在桌子上,堆起高高的一堆。经过现场估计,这些零件价值约200元,相当于当时4名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从此,整个掘进机械化队的思想统一了,养成了收工后捡拾小零件的良好习惯。那时,矿上还没给工人配备专用的工具包,李传代就和工友们自制工具包,将上下班途中捡拾的小零件,装进包里带上井,交给库管员归类复用。30多年来,矿工们把随手捡拾的小零件放进包内,也把勤俭节约的美德放在了心里。这个腰间的“零件回收站”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李传代的一丝不苟不仅体现在回收零件上,在业务上,他也是一把好手。

  毕业于综采专业的李传代,对于电气设备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得并不多。为全面提升业务技能,他坚持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摸索,对照开关原理图与实物反复研究。很快,李传代便能够全面掌握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做到了判断故障准确、处理问题迅速。多年来,他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修复了一台台电气设备,既减少了购买新设备的投入,又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

  去年11月退休后,李传代退而不休,经常来到矿内进行传帮带。受师傅李传代的影响,徒弟胡争虎如今完工后,总要巡视工作区域,进行零件回收。

  “千万次俯身,捡拾起的零件数以万千;30年示范,改变了身边一群人的习惯。于无用处发现有用,积聚起他人生的财富;在平凡岗位上超越平凡,成就了他道德的厚重;斗转星移日月换,节俭美德代代传。”近日,李传代荣获“全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个人”称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