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有谱了,怎么选专业才靠谱
- 发布时间:2015-06-09 01:30:46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将新闻进行到底
文·本报记者 张盖伦
6月8日,刘志与全国900余万名考生一道,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还要面临另外一次重要“考试”——报志愿、选专业。
“文科生好像没多少专业能选吧。”刘志是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高三学生。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他说对专业问题感到茫然。“好像只能学经济。他们跟我说应该学会计。男生适合当会计吗,我也不知道。但他们就是说好找工作。”
“他们”,指的是刘志所在课外辅导培训机构的老师。“说真的,我都不知道这些专业是干嘛的。”刘志摇摇头。
懵懵懂懂就选了专业
4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专业选择的调查。这份180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38%受访者坦言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与当初判断不一致,40.5%受访者表示当初对所报考的专业内容及就业情况了解不充分。
一些已经在高校就读的学生,曾以在论坛上整理帖子、组建志愿团队的形式,为师弟师妹们的专业选择问题答疑解惑。因为他们从给自己的切身经历体会到,有的时候,“专业”听起来和学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当年填专业的时候,看到专业目录写着人文试验班,听起来很‘高大上’,我就选了。”已经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刘雯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选择,依然觉得太过“懵懂”。没做太多功课,也没向师兄师姐请教,她就到了这个年轻的学院——国学院。
直到看到课表之前,刘雯还在想着,人文科学实验班,应该能教给她人文类综合性知识,“类似于高中文综那样,多学科,跨专业,和实际生活相关”。但事实并非如此,国学院的课程更注重传统,有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味道。刘雯大学六年的生活,基本是和各类古代经典文献打交道,“埋首故纸堆,和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对专业不满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近年来不同机构在不同时间做的调查都表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大学所学专业“不满”。“学生在高中阶段缺少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专业,最后的临门一脚,就显得仓促和草率。”
选你所爱,选你所长
北京市朝阳区应届生李梦滢没有参加高考,她选择了出国。
但对于专业,她也曾同样纠结。“我在Coursera(国外大型开放性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上学了好几门课程,也查了很多资料,还是迷茫。” 李梦滢不清楚的是,在兴趣爱好和找工作的容易程度之间,要如何取舍。
最后她还是“随手”确定了一个专业,不过这并非一锤子买卖:“在我们学校,换专业还算比较容易。”
在换专业没有那么容易的国内高校,专业要怎么选,似乎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只能说一个专业选择的依据,那么这就是个人潜能和优势。你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你可以发展得更好。”储朝晖说。其次,就需要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做技术分析,并尽量在本科阶段选择宽口径、开设时间较长、发展较为成熟的专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在填报志愿之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分数到底处在一个怎样的“段位”;而对于专业选择,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高校内,同样名字的专业,其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可能千差万别。 “不要望文生义,要了解专业的内涵和侧重点究竟是什么。”
每年都会有高校就业率排行榜出炉。6月份,某网站就根据各高校公布的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各个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了统计、比较和排名。结果显示,工学门类就业率最高,法学、教育学和历史学门类就业率“甩尾”。
那么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否需要避开这些看起来“冷门”的专业呢?“就业率排行榜只能作为参考。如果大家对热门专业一拥而上,最后的结果就是‘进校时热闹,出校时冷清’。”储朝晖说。
在熊丙奇看来,比就业率排行榜更为靠谱的,是从三个层面对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进行分析。一是专业所在行业,要了解该行业在现今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二是专业大类的需求,比如看看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低专业名单”,从中寻找决策依据;三就是了解各类专业近年来的扩招情况,不要以招生规模的大小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一些大量招生的专业,最后学生反而“滞销”。
如果像李梦滢那样,在兴趣爱好和专业的”热门”程度之间举棋不定,熊丙奇和储朝晖给出的建议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冷”“热”是变化的,但是“热爱”是不变的,在冷门专业当中同样能有“热就业”。“总之,就是不要选择违心的专业。”储朝晖强调。
了解专业,从现在开始
大学毕业之后,刘雯感到了专业给自己带来的限制。
她在国学院文、史、哲三个方向中选择了历史,硕士毕业后以“历史专业”为方向找起了工作。她发现,招聘单位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会以“所学专业”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刘雯的一些同学也因为对国学的热爱,进入了研究所或者高校,一门心思研究起了藏在故纸堆里的学问。
如果确定自己未来要走研究之路,这一专业同样具有吸引力。但是,往往对高中学生来说,职业规划还是一个过于遥远的话题。
熊丙奇表示,美国的学生从小就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拿大从十年级(我国高中一年级)开始,会向学生开设规划类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在中国,这一学习过程被放在了大学以后,而职业规划的起点——专业选择,又被压缩到了短短二十来天内的时间完成。
“学生应该在高中生阶段,就有意识地搜集和了解大学信息和职业信息,挖掘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专长,不要等到高考结束之后才匆匆忙忙进行研究。”熊丙奇建议。
《麦可思研究》执行主编马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高中生要增加自己对大学专业的认识,包括了解专业的学习情况和就业情况。有条件的高中生可以借助各类MOOC平台,提前了解一些专业的入门课程,从而判断自己是否喜欢和适合这个专业的学习。“建议高中生根据职业目标、结合就业前景来选择专业,提前考虑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再根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所要求的专业,并通过比较设有此专业的不同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来选择就业前景较好的大学。”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