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80后”创业潜力集中释放

  • 发布时间:2015-06-08 05:46:4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创业大军正在快速集结,根据36氪2011年至2014年收录的创业公司数据库,仅北京市海淀区创业公司就达1402家。刚出校门的“90后”、工作几年的“80后”、“70后”甚至“60后”的资深人士,哪个年龄段更适合创业?记者近日来到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寻找答案。

  专业强 人脉多

  “我是典型的创业80后。”李泳彬用带着南方口音的语调描述着自己的经历:他生于1981年,是我国第一批海归音乐制作人,去年辞去高薪工作,带着“幕后圈”,从音乐制作的幕后走到台前。

  “选择做幕后圈是因为我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当年,李泳彬制作的一张专辑大卖,他以为自己成功了,可走出工作室才发现,一切都没有变,还是没有人关注制作人,专业同行想要知道一张好专辑是谁制作的、鼓手是谁、吉他是谁,只能买一张专辑,从内页介绍里看。

  李泳彬动起了念头,想把音乐制作圈内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让歌手、制作人、公司、乐手能更容易地接触到彼此。而眼下兴起的选秀节目、网络主持人、个性婚礼也让音乐私人定制形成了一个可预期的市场。

  多年的圈内经历让整合资源的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崔健、常石磊等国内著名的音乐人很快加入了幕后圈,“我更专业,我有人脉,这是我的优势。”李泳彬自豪地说。

  这种优势不只体现在项目启动之初。Phototime团队负责人王静同样出生于1981年,因为有着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和多年的管理经验,他们顺利拿到了投资和入驻孵化器的通行证。

  与几个“80后”创业者接触之后,记者发现,跟大学生创业者相比,这些有过工作经历的创业者明显专业思路更为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商业模式更加成熟。

  北大科技园总裁陈庚也有这种感觉。“我们在接触上千的创业者之后发现,从500强企业辞职出来的人才创业成功的几率会大许多。”陈庚认为,这是因为在市场成熟、现代化管理的大企业中,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商业嗅觉和抗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比起刚毕业的大学生项目,他们的团队搭建比例更科学、推向市场的速度更快、创新效率更高,也更容易取得投资人的认可。

  “我们鼓励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优秀学生,开放一切优质资源孵化学生项目,同时也帮助他们对接加入比较优秀的创业企业,但不是作为创始人、合伙人,而是以核心员工的身份、学习的心态先积累经验。”陈庚强调说。

  思路清 动力大

  创业者的年纪并非越大越好,曾经的工作经历并不都是助力。

  “我的原则是超过40岁的不投,从传统产业转型的不投。”北京东方弘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张逸龙为投资对象画了两条“红线”。他曾投资了3W咖啡、拉勾网、人人贷,算是圈里的著名投资人。“创业不是翻翻通讯录,说咱们哥几个对什么行业熟,凑个项目吧!而应该是发现用户需要什么,然后再组织团队。”张逸龙说。

  记者跟着张逸龙面谈了10多个创业团队,他只发出去2张名片,对象都是工作了几年的“80后”。“到底要做什么?客户在哪里?思路不清晰,对象不清楚,我不能因为履历漂亮就投钱。”他建议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先去大企业锻炼几年再考虑创业。

  创业总是有数不清的问题。午夜梦回,创业者总会思考,如果失败了会怎样。面对这个问题,李泳彬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承受的压力很大,但想要实现自我的追求,足以支持自己继续向前,“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干老本行,我以前的资源和创业积攒的经验,足够我去任何一家音乐企业立足。”

  王静则更加乐观,她表示自己只担心项目进展不顺利,毕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但是有技术和运营优势在,失败的概率比较低。“就算万一这个项目失败了,我们切换项目和身份也很容易,团队现在就积攒着3个备选项目,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可以迅速启动下一个。”王静说,“这是刚毕业的学生做不到的。”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