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扎根齐鲁大地 谱写辉煌篇章

  • 发布时间:2015-06-07 02:29:20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陈卫东 王国政 卢鑫

  6月6日,对山东农信人来说,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11年前的今天,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8个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市)之一,山东省联社正式挂牌成立,拉开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大幕。

  11年后的今天,省联社信息科技大楼落成启用,标志着全省农信社改革发展踏上新征程。

  11年来,山东省联社团结带领全省农信社走出了一条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与支农支小相得益彰之路。全省农信社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深化改革,稳中求进,各项业务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发展成为全省资金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支农支小力度最强的地方金融机构,是名副其实的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金融主力军。

  ——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5年5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3209亿元,是改革之初的7.7倍,各项贷款余额8863亿元,是改革之初的6.3倍,存贷款余额连续11年稳居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支农支小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5年5月末,涉农贷款余额638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74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5.3%和8.9%。目前支持农户、小微企业总数分别达257.3万户和3.7万户。提供全省80%以上的农户贷款和近40%的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增加额连续11年居全省金融机构和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经营效益创新高。2014年各项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978亿元和204亿元,分别是改革之初的8.3倍和204倍。

  ——资本实力不断壮大。全省统算资本充足率由-8%提高到11.19%,风控能力显著增强。

  ——银行化改革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5月末,农商行数量增至53家,基本完成银行化改革机构达到79家,占原县级法人机构的59%。

  ——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截至2015年5月末,全省农信社布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2万台,ATM10261台,POS机具26.7万台,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99.7%,自助设备乡镇覆盖率达100%,农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截至5月末,全省农信社电子银行客户数量达1426.64万户,交易笔数6677.03万笔,交易金额18687.65亿元。

  ——社会贡献度持续提高。11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上缴税金457.8亿元,2014年上缴税金101亿元,是改革之初的18.7倍。

  省联社先后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山东省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企业、山东省金融创新奖、山东60年60品牌、省级文明单位等近百项荣誉称号。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先模人物,全系统有500多名同志当选为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求是》杂志、国务院办公厅《政务情况交流》、《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多次报道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和支农工作经验,产生了较大反响。在全国率先开办“齐鲁惠农一本通”、生源地助学贷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专业合作社贷款等农村金融产品,并在全国同行业推广。省委、省

  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和服务“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跟着农民走 奏响支农惠农富农最强音

  农信社的根基在“三农”。省联社成立之初提出“农信社服务‘三农’,始终跟着农民走。农民走到哪里,农信社跟到哪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农信社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为破解农民贷款难题,省联社创造性地在全省推广信用工程建设和大联保体贷款业务,全面推广贷款证和贷款上柜台业务,农民贷款像取款一样方便,绿色贷款证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通行证”。目前,全省共评定信用村32000个,信用户631万户,核发贷款证249万本,授信总额1883亿元。深入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创新“三大工程”建设,持续开展以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圆梦行动”。推出农民住房、消费、创业等一系列信贷支农产品,开展宅基地、农房等抵(质)押贷款业务等涉农金融产品和特色服务40余项,有效满足了城乡居民金融服务需求。

  在全国率先开办“齐鲁惠农一本通”,免费开立2000万本,业务量超过一亿户次,将37项200亿元涉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将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送到农民心坎上。在全国率先开办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以一己之力独家承办此业务,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6.1亿元,19.5万名贫困学子大学梦圆。率先推出专门为农民工设计、发行的“齐鲁乡情卡”,让“远水能解近渴”。在金融危机阴霾下推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帮助返乡农民工走出困境。推出出国劳务贷款,让农民走出国门闯天地。推出农村青年和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贷”来美好前程。

  紧跟农村发展新趋势和新动向,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创新推出大棚所有权抵押贷款、云农贷等产品,让金融活水涌流现代农业大田,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用大棚也能办抵押贷款,以前连想也不敢想,现在竟然实现了!”潍坊天美益公司负责人唐乃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天美益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从于河街办皂户王村、南伦村等村庄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成32个冬暖式大棚。随着公司的发展,资金出现了缺口。“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天美益公司承包租赁的流转土地租赁期为30年,但因为租赁费一年一交,土地流转价值较低且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条件。”潍坊农商行客户经理高建波说,“我们查看了他们的大棚所有权证,并对实物大棚进行了实地考察,办理大棚所有权抵押贷款。”天美益公司享有32个冬暖式大棚的所有权,总价值1166.2万元。本着风险可控的原则,潍坊农商行最终按照41%的抵押率为天美益公司授信480万元。

  在潍坊农商行推出大棚所有权抵押贷款的同时,郯城农商行开通“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绿色通道”,设立贷款咨询专柜,农民只要用“房屋所有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三权证到相关部门评估后,凭借《评估报告》及有关证件就可申请办理70%的抵押贷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山东省农信社不断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因地制宜,推出海域使用权、蔬菜大棚产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等产权抵押贷款,使贷款投放重点进一步向“三农”领域,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农业、种养专业大户、优质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深入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创新“三大工程”,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信用评级、授信、支付结算综合服务全覆盖,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截至5月末,山东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6383亿元,支持农业龙头企业1351家,贷款余额206.3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1132家,贷款余额157.6亿元;支持家庭农场881个,贷款余额3.2亿元;支持种养大户10181个,贷款余额32.1亿元。

  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做小微企业坚强后盾

  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但抗风险能力差、缺乏抵押物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

  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山东省农信社积极创新探索抵质押担保方式和信贷产品,推广信用共同体贷款、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钢结构厂房抵押、渔船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探索使用权、收益权等抵质押方式,盘活小微企业的有价资产。同时,推广主办行制度和“无缝隙”信贷服务,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到期还款压力,降低融资成本。

  山东卫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主办行制度的受益者。“每当公司有资金需求,信用社都及时给予我们支持。”卫康集团董事长王宗继说,“除了能享受多种优惠,最重要的是获得一对一的金融服务,只需一个电话,客户经理立即上门。这让我们企业感到很便利。”“有农信社做后盾,我们可以专心把产品做好,把市场做大,没有后顾之忧。”

  “作为卫康公司的主办行,它所有的资金结算、代发工资、电子银行等金融服务都在罗庄农信社办理。企业发展了,也是信用社的骄傲。”罗庄农信联社公司业务部经理殷学义如是说。

  “主办行”制度是山东省农信社满足中小微企业全方位、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农信社作为企业的唯一融资行,提供信贷、结算、现金受付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在协议书上,农信社将能承诺给企业的优惠都列出来,包括利率标准、办理贷款期限、收费标准,承诺不抽贷压贷,“主办银行制度的推行是为了建立双方平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省联社信贷管理部部长黄孝杰说。据悉,截至5月末,全省农信社有57家法人机构开办了此业务,开办户数786户,贷款金额86.4亿元。

  在推行主办行制度的同时,山东省农信社推出“无缝隙”信贷服务:对生产经营正常、资金暂时周转困难或受经济形势影响、临时市场销路不畅的企业“不抽贷,不压贷”,在贷款到期前开展贷前调查和客户评价,企业当日还款、次日放款,实现续贷“零等待”。推出分期还、分还续贷、循环贷、无间贷、简捷贷、浮动贷、贴息贷、贷款展期、借新还旧等8种信贷资金周转模式,实施信贷资金倾斜,优先保障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山东省农信社推出“免评估”抵押贷款,由农信社向借款人发放额度在500万-2000万元以内、按协议评估确定价值到有权部门进行抵押登记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用“银行自评”代替“委托评估”,由农信社与抵押人协商确定抵押物价值,无需评估公司提供评估报告,减少企业的费用支出。同时,争取省财政厅、人社厅支持,联合山东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担保中心,开展担保贴息贷款,省担保中心按实际贷款基准利率的50%贴息,对创业者个人给予全额贴息。

  小微企业财务不透明,报表难以真实反映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导致银行不敢放贷。针对这种情况,青岛农商行、聊城农信社、泰安农信社在实地考察分析、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引进德国IPC微贷技术,打破小微企业贷款需要抵押担保的传统模式,以客户自身经营产生的收入、支出等现金流信息作为判断客户承贷能力的主要依据,并将客户的成长性、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考的重要因素,注重非财务因素调查,“交叉验证”取代报表分析,申请手续简便,无中间费用,既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缓解小微企业担保难题,真正为小微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在引进微贷技术的同时,山东省农信社积极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和信贷产品,开办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贷款、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共同体贷款、贸易融资授信等融资模式;建立健全贷款审批机制,在贷款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企业和担保方式实行差别化授权,差异化审批,提高办贷效率。截至5月末,山东省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74亿元,较年初增长8.9%,支持小微企业总数达3.7万户,提供全省近40%的小微企业贷款。

  践行普惠金融 惠及齐鲁千万家

  在偏远农村、在深海孤岛、在库区湖区,山东省农信社“沉”到最基层,乡镇网点一个不撤,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坚守“三农”和县域市场,不离不弃,默默奉献,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耀齐鲁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以网点为支撑、以自助设备为辅助、以电子银行为延伸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让农民享受零距离金融服务成为现实。

  “刷卡、按钮、取钱!”栖霞市寺口镇邴家村的邴京远非常熟练地操作着农信社安装在自己家中的农民金融服务自助终端。在苹果收购季、惠农补贴发放时,四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慕名而来”办业务,老邴忙得不亦乐乎:“咱农民需要的就是这个宝贝,方便、省事儿。”该服务终端适用于惠农一本通存折、普通存折及信通卡等,可办理各类支农惠农补贴的支取、存款、转账、定活期互转、口头挂失、补登存折、缴纳话费、代理保险、代收水电费等业务,24小时服务,全省农信社联网,即时到账。农民“足不出户可缴费、身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享受“零距离”金融服务。

  如果说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让最基层的农民享受到“零距离”金融服务,那么电子银行则让企业和个人客户都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的便捷。

  “方便!高效!”这是山东灵岳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长刘治武对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最直观的感受。“企业贷款、转账、工资发放等资金周转在农信社的网上银行全部都能搞定!”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山东省农信社在纵向上深入,优化网点布局,通过布设农金通和POS机等电子机具,把金融触角延伸到农村最基层,实现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无缝对接,因地制宜提供现代化金融服务;在横向上拓展,相继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宝快捷支付、银联互联网支付、银联无卡支付、财付通一点通等电子支付渠道,不断延伸金融服务网络。通过金融服务的“合纵”与“连横”,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截至5月末,全省农信社安装ATM 10261台,乡镇覆盖率达100%。

  ——截至5月末,全省农信社布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机2万台,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99.7%。

  ——截至5月末,全省农信社电子银行客户数量达1426.64万户,交易笔数6677.03万笔,交易金额18687.65亿元。

  所有这些努力,不仅意味着山东省农信社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农民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也意味着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农村金融生态得以优化升级,实现了“镇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电子机具村村通、家家用上银行卡”的目标。

  与此同时,为积极适应城乡市场的金融服务需求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山东省农信社在全国率先启动规范化服务内训师队伍建设,启用新标识,开展精品网点建设,稳步推进网点转型。根据网点类别、所处区域、客户群体等情况综合研究网点布局的合理性,前瞻性地做好网点布局规划。通过新建增设、改建扩建、迁址重建等方式,不断调整优化网点布局,使网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服务更加便利快捷。稳步实施网点转型战略。按照“统筹规划、区别城乡、科学定位、划分等级”的思路,科学安排网点建设规模层次,合理设置网点功能分区,逐步推行“物理分区、业务分层、客户分流、产品分销”的服务模式,实现营业网点由支付核算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确保营业网点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服务辐射范围不断扩大,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服务需求。

  “大平台”对接“小银行” 战略协同优势凸显

  “不论是柜台业务,还是客户经理的素质,我感觉提升得非常快,有质的飞跃。”一位长年和农信社打交道的公司财务总监如此评价。他的话一语中的,与省联社建设服务大平台的战略追求不谋而合。

  11年间,省联社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不断强化服务职能,构筑了“小银行、大平台”、“小法人、大系统”的体制机制,在制度建设、风险防控、信息科技、资金清算、创新研发、电子银行、员工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制度建设:省联社牢固树立“制度先行”的管理理念,全面加强全省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覆盖全部金融产品、各岗位和环节、各业务条线和流程的全方位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共制定信贷管理、财务会计、差别化管理等制度办法500多项,为合规稳健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

  风险防控:通过信息科技手段,完善了操作、信贷、市场及利率定价等风险防控系统,完善了稽核审计体系、业务异常运行风险预警系统、指纹识别系统、远程视频联网监控系统,为全省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提供了系统保障。

  信息科技:省联社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适用性”原则,大力实施科技引领战略,以提升信息科技服务水平为目标,从产品研发、功能优化、系统运维、科技管理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专业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科技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双提升”,为各项业务发展和强化内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资金清算:省联社不断完善资金清算服务功能,拓宽资金清算渠道,构建了以大小额支付、银联、农信银系统为主体的遍布城乡、连通全国、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支付结算体系,提高资金清算效率,通过调出、调入方式为全省农信社提供系统内融资渠道,清算业务量和资金运营质量稳步提升。

  创新研发:省联社成立以来,围绕客户需求升级的实际,不断推进业务创新与科技系统研发对接,建立完善了创新研发机制,畅通了省联社与各法人机构间的业务需求沟通渠道,在信贷、银行卡、理财、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电子银行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发创新工作,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

  电子银行:加快电子银行渠道产品创新步伐,先后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互联网支付、客户服务中心等五大类20多种电子银行产品,构建了集个人网银、企业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子银行渠道服务平台。

  员工培训:省联社立足“人才强社”战略,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高管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全员培训,有效促进了全员素质提升。构建了省、市、县三级统筹,采取自主与外部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积极拓宽培训渠道,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完善督导考核,全员思想政治、业务技能、专业知识水平获得显著提高。

  站在新起点上,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二三四六”目标思路,以加快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提升质量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走具有山东农信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办公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转山西路1-1号A栋 邮编:250014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