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京版控烟令实施将近一周 “家法严于国法”?

  • 发布时间:2015-06-05 08:18: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京版控烟令实施将近一个星期,围绕“严”与“难”众说纷纭。有人调侃,“带顶儿”的地儿不准吸,“露天人密”不准吸,看来除了家里,到其他场所吸烟都有可能挨罚。那么家是吸烟者的后花园吗?看起来并不靠谱,调查显示,相比在外,家庭控烟其实更早也更严,一般人家都有不许在家吸烟乃至不许带满身烟味儿回家的“家规”、“家法”。

  控烟,家庭的约束相当给力。许多吸烟者在酒桌上、办公室甚至学校、医院里都吞云吐雾满不在乎,但在家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少吸、不吸,实在按捺不住的,要么跑到阳台推开窗户、要么躲进厨房打开抽油烟机吸一会儿,更多的则选择推门而出——到楼道里去吸烟。之所以如此,无非是扛不住家人的埋怨和抗议,更不愿乌烟瘴气影响妻儿老小的健康。在家“不敢”吸烟是好事,但这“私”与“公”也不过一门之隔,到楼道里吸烟怎么就心安理得、堂而皇之?顾念“家里人”可以做到自律克己,而对“其他人”,哪怕是门对门的邻居、桌挨桌的同事,也时不时忽略无视,好像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不存在了似的,背后的思维方式很耐人寻味。

  不唯控烟,在社会文明领域,“家法”常常严于国法,“私地”的表现往往好于“公地”,这似乎已经成为某种规律。街道上、广场上、公园里、小区里,尽管规定白纸黑字写得清楚,“严禁”、“请勿”的标识比比皆是,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攀爬涂鸦之人依然屡禁不绝,可他们一旦回到自己的私人空间,诸般令人反感的陋习立马不治而愈。精心料理“私地”,而任性对待“公地”,只要求随心所欲的权利和自由,而认为维护公共环境和秩序、尊重和关照他人利益不是我的义务、不干我的事儿,恐怕正是公德时而不彰,不文明行为难止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场所控烟是转变“烟文化”的契机,更是提升全社会公共意识水位的契机。

  有人说,素质就是不用提醒,那么,文明就是从顾小家扩展到顾大家。费孝通老先生曾以“差序格局”描述乡土中国的社会观念,指出中国人习惯以“我”为中心,涟晕般一圈一圈按照距离自己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而规矩法度的执行也会随着这种关系的不同而加以某种程度的伸缩。如今,面对现代社会火热紧密的“新集体生活”,我们迫切要做的,正是打破“差序”,构建一种普遍的标准,重塑“人人自觉遵规守矩、人人自然相善其群”的文化土壤。

  控烟乃民之所愿,“最严”模式能否从纸上、嘴上落到实处,就在此一举。这不仅需要依靠“盯”“管”“跟”“罚”,更需要一个漫长的文化养成过程。掐灭一支烟到底难不难?问问吸烟者在家怎么办也许就明白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