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金融炒作要不得

  • 发布时间:2015-06-04 03:36:0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陆绮雯

  近期,股市里的两个“15万”颇夺人眼球。一是同花顺财经A股大数据公布了一个全国各地人均炒股获利排行榜,上海以15.64万元的人均获利排名第一;二是有机构算出,散户去年底人均持股市值约11万元,到5月底已增至15万元。

  两个数据给股民的感受完全不同:对第一个“15万”,很多上海股民吐槽“又拖大家后腿了”,而非股民更是感觉“被平均了”;对于第二个“15万”,股民们普遍感觉还是比较客观的。

  感受缘何不同?先来看看数据是如何计算得出。15.64万元,同花顺是用这样的公式计算出来的,即(上海地区总成交量/全国总成交量)×前四月A股市值总增加值/上海总人口数。因为没有区分机构还是散户,人均15万元盈利是包括机构获利的平均值,难怪和股民们的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而第二个“15万”的得出,依据的是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和中国结算发布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2014》,用个人投资者持有的A股已上市流通市值再除以剔除机构后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得出结论。相对合理的推导过程得出了更接近事实的数据。

  其实稍加留心就会发现,随着股市渐入佳境,大小金融机构都争相发布各类数据,特别是一些“神话”般的数据往往能吸引市场眼球。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此博眼球,未必是正效应。用哗众取宠来形容“上海人均炒股获利15万”这一数据的发布,一点不为过。这在短期的传播效果上固然能轰动一时,但发布者有没有想过,这也会赔上自己的可信度。

  笔者以为,金融行业的铁律是越严谨越权威。投资者终究不会信任一家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正如投资者也不会把资金投于一家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

  金融炒作要不得,对于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的形象和声誉百害而无一利。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也不要被金融炒作蒙蔽了双眼,别让无根无据的数据搅乱了理性投资的心态,同时也要注意避让“概念炒作股”,以免遭遇不可控的风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