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在低位中寻求突破

  • 发布时间:2015-06-03 16:35:38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季涛  责任编辑:罗伯特

  拍卖市场货源紧缺,竞争白热化,歇业停业企业增多,市场集中度上升,品牌分化更加明显,这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主旋律。

  目前,内地拍卖市场已经处于如同春秋战国般纷乱竞争的阶段。比如,北京市每年有一百多家艺术品拍卖企业在举办拍卖会,大家的经营重点大多都在现当代中国书画上,同质化经营十分严重。“僧多粥少”必然形成拍品资源逐年更加紧张,拍卖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中小拍卖行生存困难。一些拍卖行只能以拍卖假画和拍前收取图录费谋生。劣币驱逐良币,大型品牌拍卖企业也因行业的口碑不佳而受到连累。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一些小型艺术品拍卖行主动歇业和停业,拍卖场次数量减少了20%;但同时又有一些新成立的拍卖行在举办拍卖会,因此,总的拍卖会数量比2013年略有减少。2015年以来,除了小型拍卖行继续歇业和停业以外,一些成立已有五年以上,年拍卖成交业绩在亿元以上的中型拍卖行出现了歇业、停拍现象,表现出企业面临的竞争和经营压力更加巨大。2014年,北京新成立艺术品拍卖行的数量同比明显减少。

  2015年的内地拍卖市场,拍品征集难的问题依旧存在。市场仍处在低位,几年前高位接盘的艺术品依旧无法解套,现在更不愿意送拍。征集难的问题也许在今后多少年内都将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主要由于:人们的收藏意识更加强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爱好的增加,最初的艺术品投资者开始由投资转变为收藏,此时,对艺术品只进不出、多进少出的惜售行为将越来越普遍。

  海外的艺术品收藏已形成了周期性。一位收藏家,年轻时慢慢收藏,多进少出,由散到聚,逐项形成自己的收藏序列;收藏家过世之后,由于遗产税与子女爱好不同等原因,收藏家的后代会将藏品交由拍卖行进行拍卖,让形形色色的人换手收藏,这就出现了从聚到散的过程。散而又聚,聚而又散,拍卖企业就永远不缺少拍卖品。在内地,由于收藏是刚刚二三十年之内的事情,目前内地收藏家的年龄普遍多在60岁以下,内地收藏界仍处于由散到聚的买进过程,而较少出现由聚到散的收藏品释放出来。如此看来,拍品资源逐渐面临枯竭,拍卖品征集将越来越难。

  如今的艺术品投资者、收藏者更加理性,更加注意投资风险的防范,他们喜欢竞买那些出处清楚,流传有序的拍卖品;喜欢难得一见的“生货”,而不喜欢那些在各个拍卖场上经常露脸,拍来拍去的“熟货”;由于资金紧张、风险规避的原因,人们更加喜欢买那些中低价位的艺术品,寻找前些年涨幅不大的二线名家艺术品,寻找以前没太被人关注的收藏品种,开发“价值洼地”或“价格洼地”。

  买后违约已经成为拍卖业经营中面临的最困扰的问题。拍卖市场调整的越厉害,对拍品越挑剔,违约欠款的情况似乎就越厉害,拍卖企业的经营风险将由此变得更大。

  从2014年秋拍来看,内地A股“转牛”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影响不小。观察以往国际拍卖市场,股票市场与艺术品市场都有着负相关的关系,股票市场一好,艺术品市场的买气就会不足。这在中国内地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股票市场上涨时的一鼓作气,其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很容易形成这样的情况:无论是艺术品投资者还是收藏家,甚至拍卖企业的高管和普通员工,都会大大增加股票的投资比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可买可不买的拍卖品就可以不买了,一些原本可以追高的艺术品现在就不会那样志在必得。股票牛市对拍卖市场的冲击不仅仅反映在2014年秋拍,也必然反映在2015年春季拍卖上,这会更加剧拍卖场上经常露面的“大路货”、“熟货”不受欢迎的状况。

  值得期待的是,当这些股票投资者在股市上挣了钱以后,必然还会回到拍卖市场上来,艺术品市场的下一个春天必然会来到。

  未来,内地拍卖企业必将继续向国际著名拍卖公司学习,学习他们依法操作、按章办事的经营原则,研究借鉴他们重视品牌建设,重视专业水准、档案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操作方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