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留住你,我的博士后?
- 发布时间:2015-06-03 07:35:26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屈晓妍陈晨王文齐
万众创新靠什么?人才。一个高端人才,就是一台创新发动机。求贤若渴的河南,正在拥抱一波招才引智的洪流。作为高端人才的典型代表之一,植入企业的“高知芯片”——博士后往往被寄予厚望。小到为所在企业盈利创收,大到给河南“智”造添注力量,博士后创新力的发挥与转化,催生着令人惊叹的成就,也有着诸多无奈的掣肘。
博士后进企业——既能搞科研又能创效益
5月30日,走进新乡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这样一件事让记者“开了眼”:用航空航天技术制造化肥。“航空航天”和“化肥”,好像任何时候都不搭界、不会产生联系的两件事,在心连心的博士后研发基地,还真就给搭上了——利用航天飞船制造技术,降低化肥生产过程中的物料阻力,仅这一个项目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约成本近800万元。
类似的例子,在我省传统产业中比比皆是。依托高端人才团队攻克技术壁垒,引进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嫁接传统产业,对促进我省传统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我省的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在许继集团,博士后王大为主持开发的关于风电机组的两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创造了数亿元经济效益;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将已完成的研究课题转化为具体的信托业务项目,推出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第三、河南首个超百亿元产业投资基金。
招才引智,河南尝到了甜头。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省长谢伏瞻强调:要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省致力于营造重才氛围,开出优厚待遇,提供事业空间,作为内陆省份,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逆水而来”。
据悉,目前全省在18个省辖市和部分省直、中直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5个,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博士后工作分站28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400人;今年,全省计划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00人以上,博士后招收总数累计达2800人以上,在企事业单位增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个左右,使工作站总数达145个左右。
企业盼博士后——有的留不住有的养不起
无论是攻敌之矛,还是御敌之盾,在激烈的商场角逐中,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才”这件“兵器”的厉害——智力成果带来的不仅是显而易见的盈利,更意味着企业软实力的提升。
对于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而言,博士后工作站就像一张闪亮的名片。“去投标时,人家一听说你有博士后工作站,就会对你的企业有更好的印象。”该公司生产运行部工程师郭传林告诉记者,“而且郑州市对独立法人企业,只要申请下博士后工作站,挂牌后就会有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然而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这50万元实在不好拿。
王林的假发公司在许昌颇有些年头了。但是与同城几家知名假发公司相比,实力还是差了不少。“每次路过那些公司的博
士后工作站,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可是没办法,我掏不起那么多钱。”提起招贤纳士,王林一脸无奈。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他公司的现实情况,建设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初始投入最少需要40万元~50万元;每招引一名博士后进站,年薪约10万元;再加上管理费、差旅费、杂费以及科研项目运作费用,一个工作站以2年周期为限,运作成本在百万元上下。不难想见,如果没有显著的产出效益,企业要长期负担一个博士后工作站,难度着实不小。
其实王林不知道,即使是他所羡慕的那些人才济济的公司,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凤凰择木而栖,高端人才也最是“挑剔”。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使如瑞贝卡集团这样早已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知名企业,也存在着高端人才留不住的难题。
博士后们认为自己的“挑剔”不无道理。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张晨雅刚刚拒绝了我省某知名公司的高薪挽留。“除了科研经费,我还会在意我的生活质量、子女教育;除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我还会看重我的合作团队;除了自己的研究领域,我还会关心是否有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谈起自己的离开,张晨雅说。
引智专家支招——不仅有机制还得有实力
1985年,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
主李政道的建议下,国务院批准试行博士后制度,至今整整30年。“我省自1991年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相关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博士后研发平台已遍布我省各地和各个行业。”省人社厅博士后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
她也坦言,在多重因素制约下,我省博士后工作还存在着博士后研究项目与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结合不够紧密、在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队伍中的比例较低、博士后制度在基层和部分企业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省人社厅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博士后站和研发基地博士后招收规模;强化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和效益提高;强化博士后工作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博士后工作服务体系等。
“这些政策措施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赵春清说。
赵春清表示,政府有了好的机制,企业也要配以足够的实力建设,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要构建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要创新企业人才激励机制,重视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团队引进。”赵春清说,“最重要的,还是要重才、惜才,将人才竞争放在企业竞争的首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表明,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们确认改变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80%以上是由企业完成的。时至今日,企业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更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力量。“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林肯曾如是评价专利制度。放眼当下,高端人才智力成果的产出与转化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智”造河南的博士后们看来,也许只有“软硬兼施”才是能使他们的思维力量迸出创新火花的“利益之油”——企业的硬实力已经不是唯一的吸引,机制创新和环境建设更能留下他们添“智”中原。
当今世界,创新的伟力越发凸显。“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未来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期待有更多的高端人才与河南一起前行。③9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