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70斤撑起7个亿”

  • 发布时间:2015-06-02 05:28:1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物小传

  沙夕兰是高级工程师,1989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南京港机厂工作至今。

  20多年来,沙夕兰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先后创新地设计出多款港机产品,将南京港机打造为全国港机巨头。其参与开发的产品,累计为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她相继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等荣誉。

  去往南京港机厂的路上,记者已经听了一耳朵“沙工”的事迹。想象中,这个一手将南京港机打造为全国港机巨头的工程师,应该像“钢铁侠”一样高大粗犷,才能玩转六七层楼高的港机。

  “这是我们沙工,沙夕兰。”一见面,南京港机厂党群工作部部长徐建华指着一个身高最多1.6米的“纸片人”介绍说。

  啊?沙工是女的!还这么瘦!上到50米高的龙门吊上,会不会真的被风吹倒?记者实在忍不住了,问沙夕兰,“沙工,你有90斤吗?”

  “我才70多斤。”沙夕兰笑嘻嘻地说,“我们厂每年产值7亿多元,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我是‘70斤撑起7个亿’。”

  不服输的人

  沙夕兰是土生土长的江南女子,老家就在江苏南通,当地以纺织业闻名。看多了温柔的织女,沙夕兰向往的却是威风的工程师,因此,她考入当时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习船舶设计制造。1989年,沙夕兰毕业后分配到南京港机厂。

  “船舶设计和港机设计在力学原理、电机等方面的基础课是相通的,但实际上手差别很大。尤其在制造环节,学校学的根本不够用。”沙夕兰回忆说,“刚来时听工人们说‘巴杆’,我根本就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其实就是起重臂的土叫法。”

  沙夕兰记得当时厂里重金买了一套10吨门机的图纸,让他们研究。为尽快熟悉港机设计,沙夕兰开始了泡在厂里的日子。那会儿的老师傅,有独门绝技都是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秘不外传,沙夕兰就厚着脸皮问老师傅。忙起来,图书室经常是她的休息室,港机厂的每一位职工也都成了她的老师。

  “我就是有自信、有兴趣。无论什么事情,我觉得只要我想做,就一定能成功。”沙夕兰是个不服输的人,也能吃苦,这一点尤其让她的同事们佩服。

  “以前厂里可没有空调。屋里都是图纸,风扇也不敢开大。南京号称火炉,夏天多热啊,我的汗都一滴滴落到图纸上了。”回忆起20多年前的情景,沙夕兰自己都觉得挺拼的,“半趴着画完图,起来都直不起腰,可那会儿真的不觉得累。”

  “不觉得累?那是谁发烧烧得躺到医院打点滴,还在电话遥控设计啊?”一旁的徐建华忍不住“呛”了沙夕兰一句。他跟沙夕兰是二十几年的老同事了,亲眼看着这个年轻的姑娘成长为厂里的骨干。

  在沙夕兰26年的港机设计工作里,类似的经历太多,她已经有点淡忘了。问她的时候,她多半只是笑笑,接着领着记者在厂区里转悠。

  港机厂一侧紧邻长江。蔚蓝的天空连着无边江水,红色的龙门吊、绿色的门机,穿着蓝色工作服的沙夕兰一边走,一边回忆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时不时有工人大声唤她“沙工”,挥着手跟她打招呼。

  这样的氛围让沙夕兰迷恋,不在设计室时,她总爱到生产一线转转。时间长了,她的眼镜上满是小小的油漆颗粒,每次都得拿小刀才能刮掉。闻着带油漆味的江风,听着电机轰隆隆的巨响,并不是多么愉快的经历,但沙夕兰却满足地深吸了一口气,转过头大声说,“有多少企业开出高薪想挖我走,可他们不知道,我有多爱这片水,爱这个厂,爱我设计的机器!”

  经验来自勤奋

  对加班,沙夕兰毫不介意,“我已经连续加了4个多月班了,连春节假期也没休息。”这次是为了攻克世界体量最大的5550港口门机设计难关。

  5550,表示这台门机起重量高达55吨,变幅为50米,现在世界最大门机的纪录是4045,也是沙夕兰设计的。“从40吨提升到55吨,整个系统都要重新设计。”沙夕兰说。现在方案刚出来,在实际制造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她也不能预料。

  沙夕兰很享受这种随时准备着应对挑战的感觉。正是凭借这股闯劲儿,她为南京港机厂打开了局面。

  上世纪90年代,港机制造行业整体处于低谷,南京港机厂同样遇到过“拿单难”。当时港口通用的门机都是16吨或40吨的。一天,沙夕兰听到客户抱怨16吨的不够用,40吨的又浪费。沙夕兰敏锐地抓住这个市场空白点,率先设计出25吨门机,大受欢迎。

  如今遍布各个港口的带斗门机,也是沙夕兰的创意。国际上的1000吨连续装船机要4000多万元,而沙夕兰率先为门机设计了卸料斗,实现了连续装卸,同等效果的40吨带斗门机售价只是连续装船机的一半,成为南京港机的拳头产品。

  不过,要说沙夕兰的得意之作,还得数28吨的木片门机。2008年,一家新加坡企业提出想订购一台能够装卸木片的28吨门机。带斗门机一般用于装卸煤和矿石,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木片流动性差、比重低,很易堆积在卸料斗里。吨位越高,对装卸顺畅度的要求越高,当时全球港口都只有16吨木片带斗门机。沙夕兰主动请缨,击败国外同行拿到这个订单。

  “为防止木片咬合拱起,我们把机身拉高到10多米,在料斗上加装震动装置,把木片抖下来,又在里面加装两层隔栅,减慢木片掉落的速度……”这台木片机早已交付客户,也没有现成的图纸,但沙夕兰依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记者描述出当时的设计思路。

  沙夕兰还记得,当第一台28吨木片带斗门机屹立在客户码头,木片倾泻而下,全场那震天响的欢呼声。从此,这家企业成为了南京港机的回头客,还为厂里带来不少新客户。

  近年来,由沙夕兰设计的50吨单臂架门机、双四连杆臂架起重机、28吨高门架木片带斗门机和手自一体旋转锚定装置等7项新技术相继获得了国家使用新型技术专利。沙夕兰参与开发的产品,累计为企业创造了数十亿元的产值。

  快乐地创造

  虽然跟港机打了多年交道,沙夕兰并没有被冷冰冰的钢铁改变性格。一路上,她亲热地挽着记者的胳膊,教记者辨认港机的每一个部分,“横梁、门架、起重臂”。唯一不自然的时候,可能就是记者掏出手机想给她拍照那会儿。

  “不太好意思呢,嘴角都有点抖。”沙夕兰自己先笑了。看得出来,虽然顶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等光环,她还是不习惯面对镜头。

  “我觉得我就是在很快乐地创造。我追求的不是能多吃苦,而是能多创造。”沙夕兰很赞同快乐工作的理念,也把这份快乐带给了同事们。

  为更好发挥沙夕兰的专家优势和品牌效应,2011年,南京港机成立“沙夕兰劳模创新工作室”,就设在南京港机办公楼的4层,有34名年轻骨干。

  每天她都让徒弟们暂停工作,跟着音乐跳两次减压舞。如果徒弟们不肯去,还会被她“呵斥”。不过徒弟宋金剑却说,“我们不怕沙老师,跟她没有代沟。”的确,可能因为总是面带笑容、体态轻盈,沙夕兰看起来十分年轻,一点不像50岁的人。

  其实宋金剑最怕的不是挨训,而是不训。他还记得,自己因为拖沓,迟迟交不出方案,被沙夕兰狠狠训了一顿。但很快,沙夕兰又让他单独设计一个改进计划。等宋金剑想出了使用滑轮的主意,沙夕兰又带着他修改图纸。

  “沙老师早就知道怎么改了,就是想让我练练手。”宋金剑理解沙夕兰的苦心。

  虽然事业上风风火火,但在女儿张雪岑眼里,沙夕兰是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好妈妈。12岁生日那年,女儿做了一堆小卡片,有的写着“捶背,无限次”,有的写着“帮忙洗碗,5000次”送给沙夕兰,把沙夕兰感动坏了。

  沙夕兰把设计出的港机看作另一个女儿,“看着自己设计的机器从图纸一点点搭建成高大的机器,屹立在港口,我就像嫁女儿一样,又高兴又舍不得。”跟每位想念女儿的母亲一样,沙夕兰也喜欢到各处“回访”自己设计的机器。“我去看女儿啰!”每次出发前,她都这么道别。

  “第一次到南京港机的人往往不敢相信,那些质量过硬、精巧实用的港机竟然产自这样一个露天大作坊。我们能打败德国、新加坡的企业拿到订单,凭的不是高级的设备,而是过硬的技术。”沙夕兰说,“创新是技术人员的生命。老是跟着别人走,永远没发展,尤其是在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当口。有了创新的氛围,中国创造也不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