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汽车行业现状及优势技术
- 发布时间:2015-05-28 09:35:00 来源:商务部网站 责任编辑:罗伯特
奥地利的经济产业主要由服务业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构成。在新增产值中,虽然服务业比例高达69.4%,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仅占29.1%,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奥地利主要工业部门有金属加工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和饮料工业、化学工业以及汽车工业和汽车配件加工业等。
奥地利汽车产业历史悠久。120年前,奥地利人西格弗里德·马库斯(Siegfried Markus)是汽车的发明者之一;1900年前后,维也纳格赖夫(Gr?f)兄弟发明了首辆带前置发动机的汽车;1934年,奥地利斯太尔(Steyr)公司将首辆空气动力学汽车推向市场;此外,人们对保时捷和大众甲壳虫之父——奥地利人费迪南·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也并不陌生。
一、奥地利汽车行业概况
根据奥地利国家投资促进局(ABA)的数据,奥地利汽车制造及零部件行业共有700余家企业,年总产值约250亿欧元。加上关联行业,总就业人数近37万人,保障了奥地利约1/9的工作岗位。自1980年以来奥地利已生产汽车235万辆。过去25年奥地利汽车领域吸引的投资已超过78亿欧元。
(一)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现状
综观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过去几年的发展,2008和2009年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致产值大幅下跌,但在随后的2010和2011年得以恢复,产值达到危机前水平。2012年小幅下跌2%至123亿欧元,2013年又恢复了增长势头。根据奥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产值达133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8.1%,占奥工业总产值的10.2%,仅次于机械制造业和化工业。奥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共155家,出口率达89%。2014年计划投资额达2.58亿欧元。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数据,2013年奥地利共生产汽车17.1万辆,同比增加20%,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0.2%,其中大部分是轿车(14.8万辆),另外还有商用车2.3万辆。
(二)奥地利汽车零部件业现状
此外,汽车零部件工业也是奥地利最重要的产业之一,600多家供应商完全或部分从事汽车产业工作,年产值约125亿欧元,年均增长率约为8%,该产业约90%的产品出口。根据奥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奥地利2013年发动机和变速器产量为230万台,是世界人均生产发动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出口率达100%,创造的产值约40亿欧元,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30%。
(三)奥地利汽车行业的国际地位
奥地利位于迅速崛起的汽车工业区的中心,全球汽车总产量的5%由中东欧及延伸地区生产,包括维也纳地区、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波兰,年产汽车约300万辆。根据奥地利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维也纳科技大学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年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5%;汽车零部件工业年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2%。其中,奥地利制造的内燃机和电力电子设备的世界市场份额均达到2.3%,电动机为1.8%,变速器为1.4%。时至今日,世界级的汽车品牌中几乎均配备有奥地利生产的零部件。
二、奥地利汽车行业的特点
(一)行业结构:多为中小企业
根据奥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71%的奥地利汽车企业为雇员人数少于250人的中小企业(其中29%的企业雇员人数少于50人),但行业产值的92%来自雇员人数超过250人的大型企业。
除了著名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斯太尔(Magna Steyr)、米巴(Miba)和AVL李斯特(AVLList)等以外,奥地利还拥有众多具有创新技术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它们以其高技术水平与灵活性成为了奥地利汽车行业的中坚力量。
(二)出口率高,主要出口欧洲
因为国内市场较小,奥地利各汽车企业必须放眼全球市场。奥汽车业2013年出口额达155亿欧元,出口率高达89%(如排除汽车维修行业,则出口率高达92%),是奥地利出口经济第二大支柱产业,仅次于机械制造业。如下图所示,奥地利汽车业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为欧洲,占总量的76%,其次为美洲(12%)和亚洲(10%)。在其欧洲出口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奥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占其出口总量的一半,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第三的英国(7%)和法国(6%)。
(三)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
汽车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和科研密集型行业,对质量和创新的要求很高。作为出口率高达89%的行业,奥地利汽车业为了满足世界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推出高科技产品,因此行业内的研发工作至关重要。
根据奥地利联邦交通创新部和经济部联合发布的《2013年奥地利科研报告》,2010年奥地利汽车行业的企业创新比例高达80%,是创新比例最高的行业之一。在创新企业中,汽车行业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约达4%,超过制造业平均值3.3%。
据奥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奥地利汽车业雇员人均研发支出为1.95万欧元,是奥工业领域研发投入平均值的两倍,仅次于电气电子工业。同时,汽车行业中研发人员占雇员总人数的比例为13.7%,远超奥地利工业领域的平均值5.8%,是研发人员数量最多的工业行业。
(四)产业集群模式带动奥汽车企业协同发展
汽车产业集群是汽车行业的合作网络,它将商业、工业、科研和公共机构最优化地联系起来,是奥汽车企业间的信息纽带和创新动力,带动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协同发展。
奥地利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分别位于上奥州、施泰尔马克州和维也纳地区。其中上奥州汽车产业集群最大,拥有超过238家会员企业,其中中小企业156家,年营业额达275.8亿欧元。代表企业包括斯太尔宝马工厂(BMW Werk Steyr)、曼恩(MAN)、米巴(Miba)、卢森宝亚(Rosenbauer)、斯太尔动力(Steyr Motors)等。主要致力于发展汽车轻质结构、新材料和电动技术,重视发掘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并帮助其与宝马、通用、奥迪、大众和斯柯达等大企业建立合作。
作为奥地利最早成立的汽车产业集群(1995年),施泰尔马克州汽车产业集群现有会员185家,年营业额达100亿欧元,研发投入比例高达11.6%。代表企业包括AVL李斯特(AVL List)、麦格纳斯太尔(Magna Steyr)、英飞凌(Infenion)、奥特斯(AT&S)等。除了汽车产业,该集群还包括铁路和航空两大支柱,主要任务是发挥汽车业、航空业和铁路系统三大领域的协同效应,提高会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致力于开发在生态动力总成、节能材料及智能设计和生产方面的领先技术,目前在上述三个核心领域已拥有190项绿色生态技术。
作为中欧地区“汽车行业硅谷”的中心,维也纳汽车产业集群包括维也纳周边300公里以内的约120家供应商和承包商,13家生产厂家每年生产汽车约140万辆。该集群隶属于维也纳商务局,致力于促进企业与维也纳地区研发机构(如维也纳科技大学、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的合作以及与周边国家(如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的知识转移。国际企业如博世(Bosch)、马牌(Continental)和欧宝(Opel)等都将维也纳地区作为研发、销售和生产基地。由维也纳汽车产业集群倡议、维也纳技术大学和布拉迪斯拉发技术大学共同推出的汽车工业MBA课程在欧洲独树一帜,同时该集群在汽车零配件工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奥地利汽车行业优势技术与代表企业
(一)在整车制造方面,奥地利麦格纳斯泰尔公司(MagnaSteyr AG&Co KG)是奥地利第一大汽车企业,凭借100多年的行业经验成为各大汽车品牌高端车辆的整车代工制造商,迄今为止共为22款不同车型生产了超过250万辆汽车,2011年在其格拉茨工厂约装配落地了13万辆汽车,包括Mini Countryman、阿斯顿马丁Rapide、标致RCZ、梅赛德斯奔驰G系列等车款,公司2012年的净销售额为97.69亿欧元。
麦格纳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汽车供应商,公司除了从事汽车系统、总成、模块与组件的设计、开发和制造,也设计和组装整车,在全球共有315个制造工厂以及82个产品开发、工程和销售中心。麦格纳斯泰尔致力于生产更智能、更环保、更安全和更轻量的汽车,在车辆工程和代工制造、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内饰系统、座椅系统、镜像系统和闭锁系统等方面均拥有优势技术,如麦格纳斯泰尔公司研制的CellForm?轻质结构复合材料是一种轻质的高硬度夹层货厢地板,百分之百采用可回收利用的环保纸蜂窝夹层材料,通过利用基于植物油的聚氨酯树脂和天然纤维加固层,提高生物技术含量。
(二)奥地利汽车业尤其以生产发动机和驱动装置见长。奥地利2013年产发动机230万台,是世界上人均生产发动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位于维也纳的欧宝工厂是通用汽车旗下最大的动力总成工厂,生产全球欧宝汽车1/2的变速器和1/3的发动机;位于斯太尔的宝马工厂是宝马集团最大的发动机生产基地,2/3的宝马车和1/4的MINI车发动机在这里生产,此外,这里还是宝马集团柴油发动机的研发中心。
奥地利AVL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从事内燃机设计开发和动力总成研究分析的公司,其产品和技术应用于客车、卡车和船用内燃机、混合动力、电力驱动等多种能源动力总成系统。该公司平均年收入的12%用于研发,仅在内燃机设计方面AVL公司就拥有超过800项技术专利。
(三)奥地利汽车业因汽车零部件制造闻名于世。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创新,奥地利诞生出一批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除了发动机和变速器,从底盘到车身、再到电子电气设备和内饰,奥地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几乎无处不在。
在电气电子工业领域,奥地利以其高品质的电子产品如芯片和集成电路(例如用于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空中客车或高速列车的芯片和集成电路产品)而享誉世界。活跃于世界一流汽车零部件供应舞台的奥地利企业还包括,为宝马K1600独家生产自适应曲线照明系统的全球汽车工业照明系统和前照灯系统领先供应商ZKW集团(ZIZALA Lichtsysteme GmbH)、在汽车门锁系统和天窗系统机械组件方面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珀尔曼公司(Pollmann)、生产高技术和高负荷发动机及传动装置配件的米巴集团(Miba)以及汽车座椅专业生产商Eybl International等。
(四)许多奥地利汽车生产商专门从事特殊用途车辆生产,如利勃海尔(Liebherr)的起重车、帕尔菲格(Palfinger)的液压升降载重车辆等。曼恩集团(MAN)和卢森宝亚国际有限公司(Rosenbauer International AG)分别在卡车和救火车领域占据行业领导地位。前者是世界知名的特种车制造商,生产中轻型载重车和超大载重量特种车;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救火车辆生产商。
奥地利越野车辆的生产技术也独树一帜,欧洲国家许多军用吉普车都采用了奥地利技术,甚至英国军队也在使用奥地利生产的车辆,位于维也纳的合资公司——莱茵金属曼恩军用车辆公司(Rheinmetall MAN Military Vehicles ?sterreich GmbH)就是专门为其生产军用车辆的。
此外,奥地利在城市地下管道清洁及垃圾运输车辆方面也有自己的产品。如M-U-T(机械-环保技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垃圾处理专用车,在欧洲已成为垃圾处理行业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最重要的企业之一。
(五)奥地利汽车产业还着眼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开发,电动汽车、氢动力汽车以及相关配套的交通解决方案成为奥汽车厂商关注的重点。奥地利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超过2O万辆由绿色电力驱动的电动汽车上路,此举将每年减少5O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节约1.4亿升原油。为实现该目标,奥地利移动电力平台(Austrian Mobile Power)聚集了全国顶级能源公司、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在2020年前共同投资5000万欧元,将奥地利引入电力驱动时代。奥移动电力平台于2009年推出的电动汽车已在本国上路。
奥各大汽车企业也积极顺应趋势,研制开发先进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取得一定成果:AVL李斯特公司研制的增程型发动机(AVL Pure Range Extender),将内燃机与发电机紧凑结合,减小电池尺寸,降低成本,并延长电动车的行驶里程;奥地利福尼斯公司(Fronius)开发的能源细胞技术将剩余的电力转换为氢气储存,在需要时再转换为可利用的能源;奥地利攀时公司(Plansee)致力于开发燃料电池的组件;还有许多研究项目使用稻草或木材等绿色垃圾作为原料,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
除了电动汽车外,奥地利氢研究中心(HyCentA)开发出奥地利第一辆氢动力汽车HYCAR1,已取得道路行驶权。宝马公司也与奥地利麦格纳斯泰尔公司合作,从2006年起推出氢动力的7系列车。尽管氢动力车大规模普及的时机尚未成熟,奥地利的科研机构和汽车供应商还是积极为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做了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