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打车管理的上海探索

  • 发布时间:2015-05-23 05:39:0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的大众、海博等4大国有出租车调度中心、滴滴和快的打车系统将实现对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还与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组成了联合工作组,专车、拼车业务也将纳入该平台。市民如果需要出租车服务,既可以拨打出租车公司的调度电话,也可以使用滴滴和快的的APP下单。

  由此,上海不仅在全国首次推出出租车统一信息平台,还可能推出国内首个专车、拼车的合法化运营方案。

  平台初期将解决三大问题

  记者了解到,“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在初期将重点解决3方面问题:一是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识别,由滴滴、快的将驾驶员和车辆信息实时向平台传送,平台及时反馈驾驶员和车辆身份比对结果,滴滴、快的以此及时剔除“黑车”和“克隆车”;二是实现车辆运营状态识别,承接滴滴、快的及其他预约业务的车辆,其顶灯实时转换成“电调”,以有效削除乘客“扬招”中存在的误解;三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对载有乘客的重车,屏蔽滴滴和快的的新生成订单,不再向重车发送预约信息。

  今后,该平台将进一步拓展相关服务功能。一是扩大调度车辆规模,除了上海本土四大出租车企业调度中心和车辆以外,那些没有开通电调的中小企业的约8000辆出租车,也将相继接入四大出租车企业的调度中心,从而与该平台对接,逐步实现上海全市出租汽车一网调度。也就是说,该平台可调用上海全市出租车完成某个调度任务,此举将有效提高电调的供车率;二是开发出租车身份识别功能,也就是专车、拼车的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识别,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出租车和驾驶员,加入信息平台。

  目前,该平台已经预置了5万多条出租车车辆信息,9.8万多条合法驾驶员信息,基本上覆盖了上海全市出租车和驾驶员,可以在用车订单生成的1秒钟内,比对合法性。

  管理观念转变与民企的响应

  “上海对打车软件的态度是宽容。互联网经济怎么与实体经济对接好?政府一开始是观望,然后是‘拉郎配’,但是各方面有不同想法,这也很正常,所以政府现在是出面做了这个平台。”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坦承,政府的观念有一个转变过程。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2014年12月8日发布了《上海市出租汽车预约调度服务管理规范》,该《规范》第四条明确,要在“本市推进建立全市统一的出租汽车预约调度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方便市民使用出租汽车预约调度服务。”

  《规范》出台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下决心建成全市统一的出租汽车预约调度信息服务平台。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的决心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相关委办局的支持。今年4月30日,上海市分管副市长蒋卓庆领队到上海交通卡公司调研出租汽车信息平台建设的情况。蒋卓庆表示,出租汽车信息平台方案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要把上海市政府“为市民维护好出租汽车行业的正常秩序”作为出发点,规范相关公司市场行为,在政府管理下,促使上海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市民需求,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上海市政府部门的积极作为,也得到了滴滴、快的方面的积极响应。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联合CEO程维5月17日专程从北京赶来上海,会晤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在2年多时间里,我们与各地政府都有探讨,上海的方案是非常包容的,能够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出租车行业与我们的联合,上海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程维说。

  “专车”“拼车”领域的博弈

  在解决了出租车信息平台问题之后,上海还面临着如何对待“专车”、“拼车”的课题。一方面是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专车”类个性化出租车的需求,一方面是监管部门与民企、外企在“专车”领域不断博弈。那么对于“专车”,应该是严厉打击,还是因势利导呢?

  其实,出租车领域已经不是滴滴、快的的业务重心,各家打车软件公司都发现,在出租车领域无法形成商业模式,投资没有回报。2014年下半年起,各家打车软件公司在私人订制的“专属服务”用车领域展开竞争,这就是远比出租车市场火爆的“专车”、“拼车”领域。其中,快的推出“一号专车”,滴滴推出“滴滴专车”,外企Uber则推出各档专车;同时,Uber在2014年10月推出拼车产品“人民优步”,由滴滴在今年5月13日推出了同类型的“滴滴快车”。由此可见,“专车”、“拼车”领域才是各家打车软件公司的主战场。

  虽然滴滴、快的在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上已占据八成的份额,但这一领域的竞争仍未停止。业内专家表示,2014年底,百度战略投资Uber,双方在地图、支付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快速推进;易到用车面对资本、技术和规模都高于自己的竞争对手,也在努力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陆续与海尔、奇瑞、博泰集团展开合作。

  经营资质瓶颈有望突破

  在这一系列竞争中,首创拼车模式的Uber成为重点监管的对象。交通运输部曾几次明确表示,各家打车软件公司的专车平台,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凡利用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从事“私租车”服务的,均涉嫌非法营运,各地交通部门将依法处罚。据此,广州、成都先后查处了Uber在当地的运营中心。

  其实,不止是我国在查处Uber,这家依靠拼车服务起家的互联网公司,似乎在全球大多城市都遇到了抵制,然而这种抵制似乎并未挡住Uber迅速发展的步伐。那么,面对以Uber为代表的“专车”、“拼车”现象,应该怎么办,也成了世界难题。不久前,菲律宾率先承认Uber的合法地位,这让Uber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国在这方面也有松动的迹象。浙江义乌近期出台了《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将按市场化改革方向,形成多种经营主体、多种服务方式;将在2018年以后出租车市场准入和出租车数量的管控,不排除未来可以个人直接进入出租车行业;将加快约租、驻点、包车等新的营运服务模式。义乌的方案,被认为是全国出租车监管体制的破局之举。

  上海市交通委5月17日也宣布,已经与滴滴、快的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将对“专车”、“拼车”领域的经营资质等问题,提出合乎法规的解决方案。程维预告,将用1至2个月时间,形成方案,报给交通运输部。

  孙建平表示,对于“专车”、“拼车”领域里的私家车,“一是要承认现状,专车不失为满足需求的解决途径;二是要处于受控状态,不能失控;三是不能用传统方式对待,必须是互联网思维。”孙建平表示,平台能不能成为专车的经营主体,需要继续研究;专车也要有总量控制,在不违反现有法规的前提下,实现管理上的突破,“对司机的资质,政府要给出标准,专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要有区别。”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