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改革:去行政化重在取消生产限额审批
- 发布时间:2015-05-21 07:1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长久以来,盐业改革声音此起彼伏,但至今未能落地,如今,一大步终于艰难迈出。
5月14日,国务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其中就包括食盐生产限额年度计划审批、食盐分配调拨计划和干线运输计划审批。未来,企业就可以自行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此次先放开食盐生产审批,被业内称为打破了食盐专营制度的第一道防线。
放开食盐生产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前期大幅减少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将8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
其中,颇为值得关注的是,食盐生产限额年度计划审批、企业发行外债的额度审批、探矿权采矿权协议出让申请审批等诸多事项均被取消。并且,《决定》要求,今后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
盐业改革的关键就是破除盐业许可行政化管理、放开专卖专营权。食盐生产限额审批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不能够反映出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业内认为,取消食盐生产限额年度计划审批是盐业去行政化的重要措施,生产配额取消后,企业将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产品,市场将会逐渐发挥配置资源的主要作用,为下一步的盐业市场化改革打下基础。
有“中国盐业反垄断第一律师”之称的上海律师邹佳莱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盐生产限额年度计划审批的取消,意味着盐行业将更加市场化。“原来食盐生产限额年度计划下来后,便开始给各个盐矿分配,比如江西的盐矿有几个,去年给你分配多少吨,今年给你分配多少吨,每个盐矿都是抢计划的。食盐生产限额年度计划审批的取消意味着没有了计划,盐矿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多靠市场调控。”
但是,一位盐业从业者则指出,取消该项审批是本届政府简政放权的体现,但却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目前盐行业面临的问题。因为,盐行业本身的大问题是垄断,目前仍然受《食盐专营办法》的约束。即便取消了限额年度计划,但对盐行业真正的管制并未从实质上解决,一些食盐企业的经营还是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
盐改迈出一大步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如果说食盐专营制度的改革之路困难重重,此次食盐生产配额制度的取消可谓是对盐业改革的市场化迈进了一大步,对食盐流通渠道的市场化也将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意义,对食盐专营制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6 年5 月,国务院颁布了《食盐专营办法》,实行了食盐生产定点制度、食盐批发许可证制度和运输准运证制度。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盐业体制出现了初步放开的迹象。
2014年1月,工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明确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项目审批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至此,省盐务管理局已经拥有了《食盐准运证》《食盐生产许可证》《食盐批发许可证》三项审批权。
记者在工信部公布的2013-2015年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名单中看到,全国各省市共有98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
“目前,给民营矿设置了门槛,要生产食盐必须有年产百万吨的产量标准。食盐生产配额制度取消之后,老的国有矿生产配额不会少。将来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只要拿到食盐许可证,能够生产多少就可以卖多少,前提是能卖得出去,因此也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企业自己也有市场调节的作用。”邹佳莱说。
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依照新的方案规划,国家将从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但是这一项改革在内部争议声颇大,各方利益阻挠导致至今仍未能付诸实施。
除了相关体制改革外,食盐价格改革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央定价目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后的《中央定价目录》涵盖天然气、供水、电力、特殊药品及血液、重要交通运输服务、重要邮政业务、重要专业服务7种(类),具体定价项目减少到25项。但是,其中备受关注的食盐价格并没有出现在目录中。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政府已经明确了取消食盐专营的方向,但是官方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目前食盐还属于专营,如果在专营的背景下放开价格,形成的价格很可能并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受专营公司影响很大的垄断价格。因此,在去行政化和打破垄断前,放开食盐价格是不合时宜的。
而在马文峰看来,从放开小工业盐价格,到取消食盐限额审批,目前国家盐业改革的市场化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下一步加快政企分开、引入市场竞争将是改革的关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