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互联网金融”
- 发布时间:2015-05-21 06:41:08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杨世智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一个词语,也是人们眼中金融业形态的“高大上”,似乎绝对和山沟沟里的贫困农村沾不上边。然而,在我省的扶贫攻坚行动中,一些贫困县的农民却开始与“互联网金融”亲密接触。
这种接触,来自于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简称省农行)一种名为服务“三农”“四融”平台的创新,它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我省农村金融业态的发展。
装钱的麻袋“退休”了
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是静宁县一家收购、储藏、加工、销售苹果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往年,每到苹果收购季节,这家企业每天都要用麻袋装着现金支付果农的苹果款。但从去年10月之后,装钱的麻袋“退休”了。
去年10月28日,省农行启动了一种名为服务“三农”“四融”平台建设,并将静宁县确定为试点县,在所有行政村开始布放该行自主研发的一种触屏式的金融终端设备。按照研发设计,农民通过这种设备就可以完成转账、缴费、融资,了解国家涉农政策,学习和咨询农业生产技术,销售和网购农产品及生产资料。这些功能,省农行将其概括称为“四融”,即融通、融资、融智、融商;整个服务系统,省农行称之为服务“三农”“四融”综合平台,它既可以装载在固定的终端设备上,也可以下载到电脑和手机上。
往年的苹果收购旺季,常津果品公司每天都要准备300万元左右的收购款,分装在3个麻袋里,不管是取款还是付款,都要花费半天时间进行清点。后来,为了节省时间,取款时干脆以“捆”和“沓”为单位进行清点,不再仔细数有多少钱。更麻烦的是,拿着这么多的现金,资金安全让企业负责人非常担心,不得不专门派两个人进行“贴身”保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津果品公司也曾尝试着通过网上银行向果农转账,但想法虽好却“不接地气”:一是果农手头没有网上银行所在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二是跨行转账的手续费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通过各种尝试,最终常津果品公司还是拿着麻袋向果农支付收购款。
但“四融”平台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麻烦。去年10月末,省农行开始为静宁县各行政村和农业龙头企业安装“四融”平台终端机。而早在2010年,省农行就以独家代理全省新农合为切入点,率先启动“金穗惠农通”工程,各村家家户户手头都有一张“新农合”惠农卡,正好与“四融”平台“匹配”。通过“四融”平台的“融商”功能,果农成为近距离的“电商”,不仅可以看见果农所销售苹果的成色,彼此还能看见对方的苹果报价和出价。更重要的是,常津果品公司通过“四融”平台终端可以直接给果农支付收购款。
麻袋终于“退休”了。“美得很呐,给我减轻了很大的负担。”5月13日,常津果品公司负责人常继锋高兴地说,一口当地方言,拖出特有的韵调,其中蕴含着泥土的芬芳。据介绍,去年该公司共支付苹果收购款超过了4亿元,其中安装“四融”平台终端后就支付了1亿多元。
小店里的“互联网+”
享受到便利金融服务的,不仅仅是常津果品公司这样的大企业。
仁大乡是静宁县最南边的一个乡镇。以前,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家农信社营业网点和一家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后来工商银行也在当地设立了一个便民服务点。按理说,这些网点的设立应该能满足当地群众的一些基础金融需求;但令人意外的是,只拥有“新农合”卡的很多农民为了节省几元钱的跨行手续费,要么选择只使用现金,要么前往15公里以外的李店乡农行网点去转账、汇款。
去年10月7日,在省农行还未全面启动“四融”平台建设时,仁大乡一家名叫“满元超市”的小店,在全县第一个安装了一台“四融”平台终端机。通过超市老板李满元的宣传和示范,前来买东西的顾客渐渐地开始顺便在终端上缴起了电话费、电费,给远方上学的孩子汇起了生活费。一些收购苹果的商贩知道消息后,则专门到超市里给果农支付起了苹果收购款。截至今年5月13日,通过满元超市的“四融”平台终端汇出的款项总额已达到200多万元,每天平均二三十笔,最多时达到40多笔,每笔汇款最少的只有几十元,最多的则达到5万元。面对这种变化,超市老板李满元高兴地说:“(大家)有时候是买东西的时候顺便缴点话费或是汇款,有时候是缴话费的时候顺便买点东西,我店里的客流确确实实增加了。”
人们的这一“顺便”,也给威戎镇的一些小店带来了变化。
位于镇中心的浩昌农资经销店就是其中之一。店里的小老板杨广荣介绍,以前都是附近的农民到他的店里买化肥,但自从今年4月店里安装了“四融”平台终端机并在其中注册网店之后,他的农资销售范围不断扩大,甚至扩展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以前都是农民前来店里买化肥,现在却是网上下订单,他送货上门。“销售量比以前增长了30%,关键是没有赊账,这是让人最高兴的。”他说。
新华村卫生室也是村里农民“顺便”造访的一个地方。新华村全村300多户人家,以前转账、汇款、缴费都通过农行为卫生室装的一部转账电话,但办理了这些业务之后村民们都不太放心,还要打电话再核实一遍。今年4月24日,省农行为卫生室装了一台“四融”平台终端,无论是转账、缴费还是汇款都十分直观,路过“顺便”给孩子汇点生活费的人越来越多。
截至今年4月末,省农行推出的“四融”平台已经实现了静宁县行政村全覆盖。它们要么安装在村里的小超市、小卖部,要么安装在村卫生室,只要是农民去得多的地方就有一台。而在全省,这样的终端设备已经布放了1121台,注册客户6.2万户,发布购销信息2.4万条,“惠农融商”电子商务交易6178笔、金额7.64亿元;“惠农融通”交易8.82万笔、金额1.49亿元。
对此,省农行派驻静宁的四人工作组评价说:“这是农民的‘互联网金融’,听起来挺神秘的,其实就是让农民更方便享受金融服务而已,一点也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