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欢歌送光明——我国水电建设近年发展成就掠影
- 发布时间:2015-05-19 13:20:00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记者林晖)“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虽无形,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当湍急的江水倾泻而出,沉重的水轮发电机组随之转动,化作源源不断的电能输向四面八方……
百年前,云南滇池边的一座小水电站开启了中国水电发展之路。百年后,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一水电装机大国,三峡电站等一系列巨型水电站巍然屹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清洁动力。
全国五分之一发电量“因水而生”
1910年,云南昆明市郊一条名为螳螂川的河流上,近代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正式开工。两年后,这座装机容量仅480千瓦的小水电站投产发电,从此开启了中国水力发电历程。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从西到东奔流入海,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电发展条件十分优越。根据最新的我国水力资源复查结果,我国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装机6.94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六分之一。
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我国水电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我国水电总装机一举超过1亿千瓦,成为世界上水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此时距离石龙坝水电站正式发电已经过了92年;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2亿千瓦;2014年,又突破3亿千瓦大关。
目前,全球装机总量十大水电站中,我国占了5座,其中三峡电站以22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
源源不断的清洁水能,点亮了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2014年,全国水电发电量首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除了能源保障外,水电还以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多种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节能减排做出巨大贡献。
水电重大装备实现“弯道超车”
去年7月10日,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的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运行。这座水电站安装了8台8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已运行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有4台机组由国内厂家设计制造,这表明我国水电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为下一步自主生产制造更大容量机组奠定了基础。
在三峡电站之前,我国只能制造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要想获得最先进的技术只有两条路:要么获得过时的二流技术,要么被索要“天价”。
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我国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电装备制造业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再以技术占领市场”的成功之路。
以三峡工程为例,较早的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的设计制造国产率只有50%,而随后的右岸电站12台机组中,有8台是拥有更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机组,地下电站6台机组的国产化程度更高。不到10年的时间,国内相关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很快掌握了特大型机组等重大设备整体设计与制造的核心技术,实现了水电技术跨越性突破。
与此同时,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推动着我国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技术屡攀高峰,达到世界交直流输电技术的领先水平。
80万千瓦机组并不是“终点”。根据规划,建设中的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将安装单机容量85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中国水电重大装备企业有望再创辉煌。
水电产业链加速“出海”
近期,非洲国家几内亚2015年新版货币发布,中国电建水电三局工作人员在货币上发现了熟悉的风景:货币背景图案正是他们承建的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工程。
这是我国水电产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缩影。凭借自身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业绩,我国水电建设企业积极向海外开拓经营,目前,已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在建项目,占有全球水利水电建设市场50%以上份额,成为当今世界水利水电建设行业名副其实的引领者。
一个月前,备受关注的丝路基金首单正式“出炉”,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开发的卡洛特水电项目成为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业内专家预计,随着“一带一路”蓝图不断推进,国内水电投资开发、施工建设、设备制造、设计咨询等产业链有望加速“出海”,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5月19日至21日,第五届世界水电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基尧认为,本次大会有望展现我国水电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助推我国水电进一步“走出去”,把水电打造成继高铁之后又一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