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传承文脉留乡愁

  • 发布时间:2015-05-19 11:53:39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80多年的老房子,不仅没漏雨,还美得很,我觉得应该买!”28名由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居民代表组成的参会人员举起“赞成”的牌子。

  这是日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票决集体购买老民居的一幕。

  保护中开发

  后黄社区党支部书记许聪介绍,后黄村有100多栋60年以上的华侨民居,这些房子体现了华侨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不过,这些房子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有些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而残破。

  同时,这几年,后黄社区凭借赏花游、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的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

  能否将乡村旅游和保护古建筑两者有机结合?

  经多次讨论,社区两委决定用租赁、购买等方式盘活这些老民居,统一规划,在保护中开发乡愁资源,给乡村旅游增加一块新招牌。

  “为解决目前因维修资金不足、居民无力自行维修而导致古民居破坏等问题,荔城积极探索一些有益的途径,如采用租赁、购买等方式加以保护。”荔城区文体局局长林锋介绍,与房主商妥将一半租金用于房屋修缮,第一批签约了18栋老民居,租期10年。合同中约定,前五年的租金全用于房屋修缮、保护,后五年的租金付给房主。

  为留住乡愁,后黄社区按照“不拆不建、修旧如旧、改新像旧、新建仍旧”的规划思路,把古树、古民居等列入保护范围;采取“一对一”结对保护模式,由社区74名党员每人认领一两幢古民居,一个月内要对所认领的古民居走访4次,将原有居民自理的古民居保护方式拓展成“政府主导、党员参与、农户负责”的立体保护模式。

  传承文化血脉

  “这几块瓦片之间的连接还不太紧密,要稍微垫高一下。”连日来,在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工人们正在加紧修缮浦口宫。

  浦口宫是纪念梅妃春秋二祭修建的宫宇,建于唐至德元年(756年),历代按帝王后妃礼节重修扩建,殿堂高大宽敞,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的木雕花卉、翎毛、树石等极为精美。宫内还竖着郭沫若咏梅妃的诗碑。

  “浦口宫占地1200多平方米,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梅妃故里的所在地,属纪念性古建筑,是研究唐代历史名人梅妃及唐明皇为何导致安史之乱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明清闽东南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和莆仙戏起源的实物依据。”浦口宫董事会会长吴明星说,因年久失修,目前主殿及东西前廊石、木柱严重倾斜,屋顶木梁、橼条腐朽变质,再不及时修复,将面临坍塌的危险。

  今年春节元宵期间,江东村两委干部和浦口宫董事会成员通过举办茶话会、分头走访等方式,提出修复浦口宫的设想。此举得到村民们的热情响应和支持,短短几天就捐资近80万元。

  村民为何舍得花钱修复这些建筑?江东村委会主任吴剑珊道出村民们的心声:在他们看来,这些古建筑是江东村古代文明的见证,修复就是传承乡土文明和文化血脉。村民吴清华说,这些古建筑是江东人的乡愁,大家出点力,就是为了让珍贵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政府引导 百姓支持

  “荔城区有不少古建筑,其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艺术性极强。如东阳明清古民居、瑞云祖庙、三清殿、后黄华侨民居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古建筑在发挥文物功能之外,又能满足当地百姓的文化需求,一举两得。”林锋说。

  近年来,荔城区财政政策上对文物保护予以大力倾斜,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不断加大文物事业经费的投入,妥善保护各种风格的历史文物、涉台文物和革命文物。加大对蒲坂郑氏宗祠、戴氏宗祠和文峰宫三代祠等省保涉台文物的保护力度,投入108万元做好加固维修工程;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投入170万元做好陈国柱故居等革命文物的维修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80万元维修了浦口宫、谷城宫、太湖祠和黄石文庙等一大批古建筑;围绕“红砖文化”建设,筹措50多万元修复了黄滔祠、兴化府城隍庙、大宗伯第等古民居。

  为打造莆田版“三坊七巷”,从2011年开始,荔城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持古街原有风貌的同时,投入2000万元对中心城区的大路、县巷、后街、衙后、庙前和坊巷6条古街进行修复和仿古改造。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带动下,老百姓保护古民居的意识明显增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村民主动配合古民居保护工作。”林锋说。

  由于逐渐意识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重要意义,村民们积极捐资,先后筹集近百万元,对通礼祠、御史第、德基祠、福海宫、临潮宫等古建筑进行了修缮。

  修缮后的古建筑得到有效利用:通礼祠现辟为村里的文化宫,是老人们活动的场所;德基祠现在是村民代表大会的会场;御史第前的广场平常都有村民在此跳舞。东阳村还和莆田学院土木工程系合作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研究古建筑提供素材。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