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内英国推哪些新政 “退欧”有风险
- 发布时间:2015-05-18 07:52:0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关于经济形势,英国尽管在过去5年有所表现,但在过去25年里并没有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以来。关于欧洲问题,英国正处在一个岔路口上。卡梅伦连任,最重要原因是,第一个任期内经济表现尚可。因此,在当选后的第一个100天内,巩固经济发展成果,妥善处理移民、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确保英国能够吸引到最优秀人才,是卡梅伦的重要抓手。
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胜选当天,英镑和金融股大幅上涨。BBC对此评论“是经济,傻瓜”,暗指卡梅伦此次大胜,是由于年前对英国经济作出的贡献。数据显示,2014年,英国GDP实现了2.8%的增长,为2006年以来最佳表现,同时也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
但是5月13日,英国央行下调了今明两年英国经济增长指标。而且最新数据显示,英国有通货紧缩的风险。这一切都让市场特别期待:未来的100天,卡梅伦会推出哪些新经济政策。
市场反应:
英镑金融股大涨
“正如我所说的,我们将以一个党来管理一个国家、一个联合王国。这意味着确保我们国家所有地区都实现经济复苏,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第二次竞选,卡梅伦承诺展开全面的经济和政治改革。
金融市场对卡梅伦的当选表示支持。
5月9日,英镑汇率全线大涨。其中,英镑贸易加权指数劲升1.7%,创下五年来最大单日涨幅。英镑兑美元及欧元汇率均大涨超过1%。股票市场,英股富时100指数收涨2.3%,报7046点,接近上月创下的高位。
金融股的表现尤为突出,巴克莱、苏格兰皇家银行及劳埃德银行等个股涨幅均超4%。债市方面,英国国债的吸引力显著上升,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跌13个基点至1.79%。汇市方面,英镑/美元日内跳空高开,汇价一路升至1.5521,刷新3个月的高位,随后震荡回落至1.5485附近。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大选结果显示首相卡梅伦领导的亲商保守党赢得经济选票。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信贷部门高级官员凯瑟琳·米尔布朗纳表示,随着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消退,英国公共财政前景得到逐步改善,预计英国经济将在未来7年保持年均2%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对于欧洲金融市场同样属于利好消息。
市场期待:
100天内推新政
卡梅伦大选获胜的重要原因是在第一个任期内,英国经济表现不错。此前5年,英国经济逐渐摆脱低迷,成为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近几年,英国经济增长速度在欧盟中仅次于波兰。分析认为,卡梅伦的再一次胜出,削赤字、保增长等现行经济政策可以保持连续性,有利于英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事实上,卡梅伦在此次选战中继续主打经济议题。在选前举行的4场电视直播辩论或采访问答中,卡梅伦大量陈述了自己在引领英国经济走出衰退,以及削减财政赤字方面取得的成绩。正是这张“王牌”吸引了许多英国民众的视线。
卡梅伦承诺,如成功连任,将在继续执政100天之内制定新法,保证英国未来五年不会增税,包括增值税、国民保险税、个人所得税等,保守党将通过其他方式降低财政赤字,包括削减开支、改革福利方案、打击企业避税等。
5月13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发布报告,报告下调了对今明两年英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由此前预计的2.9%分别降至2.5%和2.6%,主要原因是该国劳动生产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且增长乏力。
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的英国通胀率为零,连续第二个月出现零通胀。英国央行预计,由于能源价格大幅回落、国内食品价格下跌、英镑汇率走强以及其他生产成本降低等因素影响,英国通胀率或将在年内降至零以下,即通货紧缩。
要证明自己不是开空头支票,接下来3个月,卡梅伦推行哪些新政策将成为市场最大期待。
市场担忧:
“退欧”有风险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虽然此次大选结果整体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英国脱欧公投、苏格兰独立问题以及更为激进的财政紧缩。卡梅伦曾经对选民们承诺,将在2017年底前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公投。
“提议中的公投可能会导致某些国内和国外投资被延后。”国际资产管理集团施罗德高级欧洲经济学家阿扎德·赞加纳说。
欧洲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数据显示,英国与欧盟的交易规模将比与欧盟外交易的高出55%。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表示,倘若卡梅伦无法复制身为欧盟成员国的好处,英国退欧或将影响英国的信贷评级。
荷兰国际集团ING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倘若英国就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公投的话,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升高导致投资减少,该国经济将因失去增长折损近200亿英镑。ING并未估算英国退出欧盟对英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但称在举行公投之前的两年内,不确定性将令经济增长率每年减损约0.5个百分点。
“正如去年的苏格兰独立公投,外资可能出现恐慌,英国资产价格和英镑或将承受下跌压力。”ING分析师詹姆斯·奈特利表示,倘若英国民众投票决定留在欧盟且投资计划重启,则部分失去的经济增长可望回复。(人民网——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