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5月14日:"否定权威"和"从老师身上跨过去"有多大关系

  • 发布时间:2015-05-14 13:5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闻背景:

  5月11日晚上7时30分左右,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张能立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策略”的选修课已近尾声,张老师的一个举动让150余名学生大惊失色:51岁的张能立走到教室前门,趴在地上,然后说:同学们,往日韩信受胯下之辱,乃是受无赖所迫,如今有大学教授赐胯下之辱,请学生从其身上跨过。学生当然不敢照办,只是围观拍照。教授再三催促,终于100多个学生都跨了过去,躺在地上的张老师欣慰地笑了。(5月13日《武汉晚报》)

  

  资料图片

  【称赞】放下师道尊严 实现学生思维的“道德”解放

  张副教授所授课为“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策略”,从现今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新思维能否解决问题,往往在于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尝试突破人们传统思维自设的“雷区”。很显然,胯下就是道德尊严的禁区。按照张副教授的解释,此举的意义不在于道德,而是“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精神”。从这一角度看,张副教授的举动虽然大胆,但仍不乏创意,尤其是这样的惊愕之举或许更能激发学生们僵硬思维冰山的消融。

  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面的尝试,都注重强化师生互动。师生能否有益互动,必须突破看不见的身阶障碍,即传统意识中的师道尊严。被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创新思维,原因之一在于对师德权威言听计从,不敢质疑。显而易见,张副教授所做的,正是主动放下师道尊严,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道德”解放。【详细】

  如果我们从大学精神的本质体现上去看这件事,其实也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行为也并不值得舆论的否定与批判。因为大学之大,不但在于其有大楼和大师,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够对师生的诸多行为和思想给予最大的包容。在常人眼里,这位老师的行为可能显得另类和做作,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讲,它却是促使其不断创新和前行的重要力量。【详细】

  【质疑】“胯下之辱”反证学生不敢否定权威

  这名副教授的思维逻辑却着实近乎荒诞。因为崇尚真理、敢于用真理否定老师,与让老师蒙受“凌辱”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两回事。我在读中学的时候举国上下都在批“师道尊严”,老师被否定的程度,比之趴在地上给学生跨过去不知要严重多少倍,叫做斯文扫地到了极点。结果如何呢?毋庸赘言了吧。报道交代了张副教授的年纪,跟笔者差不多,表明他也是经历了那段历史的,全都忘了吗?

  崇尚真理、敢于否定权威,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而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或者简单到敢于“凌辱”老师。前者需要学富五车,需要脚踏实地地潜心向学;后者则只需要逞一时的匹夫之勇,举手投足之间万事大吉。学生从张副教授身上跨过去,用得了2秒钟?老师的权威就这样给突破了?倘若这就算作突破的话,真的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了。【详细】

  可能张老师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艺术,演绎了一个悖论。他要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以体验(体现)对权威的抵抗,但前提却是学生要服从他这个权威。有一小部分同学不敢从张老师身上跨过去,从教室另一个门逃了出去。他们的胆小,让他们成功抵制了张教授的指令。这一小部分胆小的同学是否比大部分同学更有坚持自我不盲从的勇气?真理(如果有真理的话)不是只有一个面向,这个知识探索带来困难,但也使探索更有挑战性,更吸引人;同时,权威的产生和挑战权威也比亚里士多德时代更困难了。老师躺在地上,跨过去还是不跨,这是一个问题。【详细】

  微言大义:

  @Z1312716544:我个人认为他此举是在传道,授业,解惑。

  @磐石旗厦门:“用真理否定权威”和“从老师身上跨过去”存在逻辑关系吗?

  @thomas6629:行为艺术。

  @当阿波罗遇到雅典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流传至今: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欣赏质疑权威的勇气,希望独立思考蔚然成风,只是这和从“老师身上跨过去”存在必然联系吗?难道我没有这样做,就不具备追求真理的能力了吗?我们理解大学教授的良苦用心,但对其做法不敢恭维。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