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绿色新常态:中国碳减排的市场化之道

  • 发布时间:2015-05-13 08:59:44  来源:光明网  作者:吕骞 田原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天气反常,让“气候变化”的阴谋论观点越来越站不住脚,事实上,二氧化碳浓度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早已是学术界共识。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同意,气候变化是本时代决定性的问题,今天必须采取大胆的行动,以减少排放。

  “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2014年年底中美双方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首次承诺了碳排放峰值时间点。

  这一承诺究竟如何兑现?人民金融近日探访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直击解决减排难题的市场化之道。

  市场机制失灵难控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公共政策约束,企业不可能自发减排”

  虽然距离减排“大限”2030年还有15年时间,似乎是一个比较宽裕的期限,但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齐绍洲看来:如果缺乏严格的政策、强有力的执行和奖惩,别说2030年,2040年都达不到!

  “市场机制最大的失灵就在于外部性——个体(包括个人与企业)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齐绍洲向人民金融解释,碳排放正是典型的经济外部性行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公共政策约束,企业不可能自发减排。

  正是基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2011年批准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个城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拉开了以交易促减排的序幕。

  以湖北试点为例,碳排放权交易是由国家发改委依据历史数据及减排目标,评估出试点区域内二氧化碳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额。政府在碳排放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无偿分配及拍卖等方式将碳排放权出让给控排企业,企业获得碳排放配额后,可根据自身实际排放情况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买入或卖出。

  齐绍洲向人民金融介绍,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发现碳排放的市场价格,由此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自此,“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提法连续出现在2012年、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提出要“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要求201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

  7地试点交易冷热不均 湖北试点交易量占全国55%

  “根本上来说还是各地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导致了成交量上的截然不同”

  目前全国7个试点中交易量最大的是湖北试点,湖北碳排放权交易2014年4月上线启动,至今刚好运行一周年。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张杲向人民金融介绍,截至2015年3月31日,湖北碳市场总成交量1186万吨(公开拍卖200万吨、协议转让150万吨,协商议价转让836万吨),交易总额2.7亿元。二级市场上,协商议价交易总额2亿元,占全国的32%;累计日均成交量为3.4万吨,占全国的55%。

  齐绍洲向人民金融解释,湖北碳排放权交易火热一方面原因是配额偏紧,控排企业免费获得的初始配额为2009-2011年平均排放量的基础上乘以0.9192再乘以70%,而湖北省近年正值高速增长时期,用5年前的排放数据去计算配额就更显得不够用;另一方面原因是湖北试点是唯一一个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公开竞价的试点,直接带活了一级市场交易。此外,二级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市场信息公开透明,再加上碳金融创新,共同让湖北碳排放权交易量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

  据有关专家分析,各地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导致了成交量上的截然不同北京上海广东等试点在制度设计上偏向政府控制,期初政府发放配额、期末政府回收配额、达到控排企业有偿排放二氧化碳即可,不看重二级市场交易。而湖北试点则趋向于完全让市场主导,通过二级市场形成价格去激励企业减排创收。

  控排企业需逐步适应 部分企业仍存侥幸心理

  “有企业老板抱怨,这不是变相找我们要钱吗?”

  根据《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与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纳入交易的企业主体是本省行政区域内综合能源消费量6万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共计138家,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纳入行业排放占全省碳排放35%。

  而成为控排企业,意味着生产经营的成本增加,调控企业生产经营的“看不见的手”,除了产品、原料、资金、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之外,又多了碳市场价格。

  有控排企业经营者就表示,被纳入碳交易范围之后,企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先大量生产再销售,而是需要预估销售情况去进行生产,尽量保持低库存,以满足年度碳排放的配额要求。

  也是在意料之中,一开始很多控排企业并不理解,齐绍洲介绍,有企业老板在听说被纳入碳交易范围之后抱怨,“这不是变相找我们要钱吗”,很多企业也抱着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多向政府要配额,而不从自身出发进行节能减排。

  张杲也坦承,对企业来说短期内很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如果能很好地运用碳资产工具的话,企业也是有可能获益的。纳入碳交易范围之后由于企业每年能获取免费的配额,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就会多出碳资产一项,就可以用作质押贷款、托管等,为企业提供较低成本的现金流。

  张杲举例,有企业就将自己获得的配额托管给专门机构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约定好托管的费用是1元/吨,这样企业什么事都不做就能获取100万的收益,说不定企业在期末配额不足购买碳配额的时候还花不了100万。资信好的大企业还可以将碳配额在银行做质押贷款,贷款利率甚至可以到4.4%,就算是中小企业也能拿到6%-7%利率的贷款。

  “当然一开始企业抱怨声是很大的,但是湖北试点通过市场化机制做大了交易量,从而带动了金融产品创新,帮助企业通过交易赚到了钱,企业也就没什么抱怨了。” 张杲说。

  2014 年,亚东水泥被湖北省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由于近年来产能的不断攀升,湖北省发改委发放的碳排放配额缺口较大。公司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公司制定了周密的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改造,以科技创新手段,降低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尽快降低碳排放总量;另一方面,公司积极进行碳资产管理,在碳市场中逢低购入所需配额,有信心完成首个履约年度控排任务。

  “碳交易市场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业务增长快速的企业确实增加了成本,但从中长期来看,对于宏观经济来说是有好处的,有利于低碳经济的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也催生出来新的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齐绍洲表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