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特稿:全球科技创新“马拉松”的中国身位

  • 发布时间:2015-05-13 18:43:38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特稿:全球科技创新“马拉松”的中国身位

  新华社记者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就开始了一场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漫长竞争。18世纪,牛顿力学和瓦特蒸汽机带动英国独占鳌头;19世纪,赫兹发现电磁波以及汽车、电动机的发明推动德国后来居上;20世纪,众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让美国一枝独秀……

  在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之中,科技创新领先的大国拥有新的战略资本和战略优势,而每一轮科技革命,又让后起国家获得赶超的新机遇。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这场“马拉松”或许要有新的排序,中国又会处于什么位置?

  前进的脚步

  1995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向世界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将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进步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教兴国”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口号。

  20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前进脚步,或许用一些统计数字描述得更清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2014年11月发布的《经合组织2014年科学技术与工业展望》报告显示,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从1998年起增长了三倍,仅2008至2012年间就翻了一番,成为全球研发的主要驱动力。未来,中国的研发投入将超越欧盟和美国,在2019年前后跃居世界首位。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4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说,2001年至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在全球所占比重从37%下降到了30%,而同期中国在全球研发领域投入所占比重从4%上升到了15%。

  报告还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以15%的速度增加,在全球所占比重从3%提升至11%,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报告称“中国论文产量增长速度惊人,中国论文的影响力也在增加”。

  ——以出版顶级科学刊物《自然》杂志而著称的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用“自然指数”来衡量全球各个国家和科研机构过去一年在最高质量研究上的贡献。根据这一指数新排名结果,中国2014年已成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家。

  而从历史数据看,2012年到2013年,中国的分值就增加了15分,这是非常让人瞩目的增长。尤其是对比其他名列前十的国家,他们多数分值增幅都没有超过1分,有的甚至还呈下降趋势。

  ——如果说专利是科技进步的直接体现,那么国际专利申请意味着各国新发明、新技术在国际舞台的直接竞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00年至2014年国际专利申请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仅为781件,不仅远远落后于同期的美国的38015件及日本的9569件,也落后于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而到2014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已超过2.5万件,稳居世界第三,和美国、日本的差距不断缩小。以机构而论,中国的华为公司、中兴公司均位列全球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前三甲。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它的人均收入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当,但其在全球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经济活动和研发方面的表现,堪比甚至超过多数老牌的发达国家。”

  专家的关注

  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排名不断前进,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他们将其归功于领导人的重视、投入的增长、社会的支持以及科研人员自身的激情。

  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席执行官、《科学》杂志执行社长艾伦·莱什纳曾表示:“中国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对科学的支持增加与驱动经济繁荣的发现之间的联系。此外,中国科技界也认识到国际研究合作应对诸如疾病、饥饿和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的价值。中国对利用科学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表现出极大热情。”

  英国皇家学会副主席安东尼·奇塔姆在《自然》杂志的一篇专访中说:“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科研水平已经从相对落后发展到如今全球排名前列,这是一个‘成功故事’……我每次带西方学生去中国的时候,他们都惊讶于中国学生在科研方面的专注和热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部主任、人与生物圈计划秘书长韩群力说,中国通过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实现了将科学技术发展转化为国家发展动力的清晰理念,而中国科研实力提高和科研团队成长的速度也都十分惊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涉及的重点领域,中国都拥有大量前沿性的研究项目和优秀人才。不少中国科学家成为了国际重要科学平台上的领军人物,甚至参与到决策层面。

  《自然》杂志执行主编、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尼克·坎贝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对科研的持续投入正为这个国家带来丰硕的成果,最近几年里,中国的科研投入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国政府非常强调科研在驱动创新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这也意味着中国正致力在科研方面成为一个全球的领导者,从目前的情况看,它正朝着这个方向快速迈进。

  赶超的道路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孕育。面临这场变革,世界各国竞相加大科研投入,力求在科技创新的“马拉松”中领先,也通过科技创新来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寻找新增长点:

  2013年初,欧盟委员会宣布“人脑工程”为欧盟未来10年的“新兴旗舰技术项目”;同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脑计划”,被外界看做是可以和人类基因组测序相媲美的大科学项目;德国也推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工业4.0”……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科技创新之路该如何继续前行,才能保持良好的势头,甚至实现“弯道反超”?

  《自然》杂志的尼克·坎贝尔说,在未来数年内,中国可能成为对全球科研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还需更好地将相关科研成果和价值传递到中国以及全球社会中去。从“自然指数”看,中国在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突出,但生命科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与美国相比。

  他还表示,中国的科研项目也需要提升国际合作水平。“自然指数”显示,中国发表的约70%论文都不是国际合作的产物,为了实现更强的创新力,中国需要更好地利用全球的人才和资源来合作实现,这也是美国长期保持科研水平全球领先的一大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韩群力也认为,目前中国部分领域的科研项目确实与国际科学界对接不充分,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外国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的交流协作,使中国科学家的知识创造与国际科学界进行更充分的交流。同时,由于中国在海外拥有数量庞大的年轻科研人员,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更完善的激励机制,为年轻人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在取得成绩后返回祖国,为国家做贡献。

  英国皇家学会副主席安东尼·奇塔姆认为,从中国科学家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来看,中国并非只是专注于应用科学领域,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可能要高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国家。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大量科研成果真正转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实用技术。

  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开创者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说,相对来说,中国对自由创新的支持少了一点。科技创新总是要靠百花齐放才可能走出一条路,要允许失败,要鼓励大家尝试。不要总是投资一些比较成型的科研项目。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实际上就有点像风险投资,不要急功近利。

  张首晟说:“中国一定要有对世界科技做出贡献的信心与抱负,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打开教科书,其中绝大部分科学原理与发现都与西方人有关。中国有那么多杰出人才,也能够对人类科学做出杰出贡献。”(执笔记者华义,采访记者林小春、张家伟、张雪飞、张淼)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