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龙头与外来大佬搅动光伏产业
- 发布时间:2015-05-13 06:38:56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曾小清 董世梅
第一天,涨停;第二天,继续涨停——因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3个月的通威股份,5月11日复牌后得到市场的热情回应。通威股份将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实施产业链深度融合。
除了本土光伏龙头企业,美国苹果公司也在4月宣布将以注资川企方式,在阿坝州投建两个共计4万千瓦的低倍聚光光伏电站项目。
几多起伏的光伏产业再次高调走进公众视野,此次有何不同?
技术御寒
扛过去的企业看到了“春天”
有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入川发展光伏产业,对四川光伏产业来说是“狼来了”。
“这也正是川企提升实力的机会,或许是一条‘鲶鱼’。”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良性竞争,将促使川企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升级提速步伐。
这点,永祥多晶硅已经开始尝到甜头。“前段时间还15万元左右每吨,现在又回落了一点,13万元左右每吨,不过现在的承受力强多了。”董事长冯德志很自信。
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多晶硅价格的“高台跳水”此前一度成为多晶硅生产企业不能承受之痛。记者梳理发现,多晶硅价格2007年是每吨350万元,再后来跌到180万元、70万元、30万元。2013年以来则在10多万元以内徘徊,不少企业都在成本价的边缘挣扎。
去年底,永祥投资6亿多元用于四氯化硅冷氢化节能降耗技改项目,今年3月底试生产。“只有先上技改才能降低成本,才有竞争机会。”冯德志透露,通过技改,永祥的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每吨7万元左右,综合能耗降至70千瓦时左右,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我们终于跑赢了目前每吨13万多元的市价。”冯德志如是说。
顺利达产后,永祥多晶硅公司多晶硅年产量将突破1.5万吨,可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能够成为最大,除了技改,与行业的大面积洗牌不无关系。
同在乐山、同样也启动了冷氢化技改的乐电天威,终究没能坚持到最后。
去年11月,乐山电力发布公告,因控股子公司乐电天威资不抵债,拟以债权人身份向法院申请乐电天威破产清算。这也是我省多晶硅两大巨头天威四川硅业和新光硅业接连倒下后,又一个在寒冬中失守的企业。目前我省多晶硅生产企业仅有永祥和瑞能等少数企业还在生产。
期盼中的“春天”姗姗来迟。今年一季度,我省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83.8%。
模式创新
互联网思维深度融合产业链
5月10日晚间,通威股份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定增收购永祥股份99.9999%的股权和通威新能源100%股权,同时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0亿元,用于发展“渔光一体”、“农光互补”、“农户屋顶电站”等新产业模式和补充流动资金,加码光伏产业。
按照计划,通威股份针对“渔光一体”、“农光互补”项目,将在江苏、天津、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业务,申报的项目规模超过200兆瓦;此外,还计划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建设超过35000户农户屋顶分布式发电项目,合计装机容量约为100兆瓦。
业内人士分析,农业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发展,通威集团的光伏产业也将更加立体。
4月初,参加“201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的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光透露一个愿景:公司对四川的定位,是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地区光伏电站最大发展的区域。除了建电站,还计划在川建制造基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预计最近三年在川投资将达50亿元,未来几年投资将达百亿元。
对此,电子科技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孟强提醒要看到外来巨头入川背后的“着力点”。他分析,苹果很可能以光伏电站为契机,布局电力互联网项目,入主电站维护、运营、综合开发利用等高附加值服务领域。“这也提醒我们,除制造外,电站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发电效率的提高、寿命延长、系统可靠性的增强,维护成本的降低。”吴孟强说,这些都需要软性的支持。光伏企业应依托成都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布局互联网+电力,或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中寻求新的商业机遇。“也就是说光伏产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同样需要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