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不可当儿戏

  • 发布时间:2015-05-12 00:32:2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五大国有银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不良贷款激增501.49亿元,几乎是去年一季度的两倍,不良率也有不同幅度上升。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65%,较年初增长0.11个百分点;工行不良贷款率上升0.16个百分点至1.29%;交行、中行、建行不良贷款率均在1.3%左右。

  五大国有银行无一例外地遭遇了不良贷款持续“双升”的尴尬,均突破了不良贷款率1%的“制约”。表面上看,五大行不良贷款持续小幅上升,符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正常经济波动规律。换言之,随着未来经济换档逐渐到位,经济下行压力逐步释放,不良贷款率将趋于稳定。应该说,不良贷款在国家经济处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有所增长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令人吃惊的是五大行不良贷款“雷同式”增长,就值得好好思量。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近年来国有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已经十分完善,调查、审查、审批、授信、用信等其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客户都无法获得贷款,必须各环节全部联动到位,经过相关负责人同意或默许以及全程协助,才能实现贷款发放到位,否则贷款违规发放比登天还难。经过正规程序获得贷款的客户其信用状况一般不会太差,贷款要形成不良并非易事。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五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比率近三年全部是持续小幅上升,这就让笔者联想到不良贷款增长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千万不要把不良贷款当儿戏对待。

  去年审计署曾公开发布对两大国有银行的审计结果,仅2012年一年,违规放贷合计金额就高达132.25亿元。而今,在信贷市场无法摆脱卖方市场的大环境下,贷款在经过国有银行正规程序后再形成不良贷款的概率应该不高。比如客户A以1000万元易于变现的资产在银行贷款最高不超过700万元,若贷款形成不良,银行就会通过拍卖、廉价处置客户资产来偿还贷款,客户A就会直接损失300万元,同时客户A还要承担相应的多种法律责任。无论从常理来说,还是从现实来看,客户A不会做这等愚蠢事。那么,国有银行抵押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就有可能是客户提供的资产价值低于贷款金额,才有可能让贷款形成事实上的不良。然而,这在管理十分正规的国有银行来看,抵押物价值不足的资产要获得银行贷款是不可能的。因此,客户要想以低于贷款金额的资产抵押获得贷款,除了借助银行内部员工违法违规操作之外别无他法。

  这样一来,贷款一旦需要违法违规才能发放,相信没有任何一位银行员工愿意无缘无故地“付出”以及承担违法违规的“代价”。要实现贷款违法违规发放,借款客户就需要“想方设法”给足银行内部员工违法违规的相应“本钱”,才能促使其愿意“飞蛾扑火”。从以往的审计检查来看,不良贷款的出现一般是银行内部违规放贷或“内外勾结”所致,至于因客户遭遇经济大环境而导致贷款形成不良的比率难得超过三成。也就是说,五大国有不良贷款如此连续3年持续上升,有可能隐含着内部违规等因素。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面对五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严峻现实,不仅需要五大国有银行自身内控监管和纪检部门深入核查贷款真相,细致探求贷款形成不良的真实原因,仔细甄别不良贷款中可能诱发的个人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挖出隐藏在银行内部的“蛀虫”,铲除不良贷款滋生的土壤。同时,更需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审计部门和反腐败机构认真开展联合核查,从直接核查客户提供的抵押物资产入手,细心辨别不良贷款形成的真正原因,消除银行业“自己人”不好处理“自己人”的弊端,切不可听凭五大国有银行自查自纠的整改式回复,以致无端放走危害金融安全的“老虎与苍蝇”。

  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人对五大国有银行近3年来已核销不良贷款开展真实性检查,精细核查贷款核销真相,还原不良贷款形成的本来面目,避免通过“假核销”来掩盖不良贷款下降的“黑幕”,达到从源头减少各类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增长,消除银行“内鬼”作怪带来的不良贷款增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