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唐玉生:勇敢驾驭时代

  • 发布时间:2015-05-07 00:31:1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无论是2010年的煤业转型,还是现在深耕高原特色农业,唐玉生认为,对事业的态度就是既然选择了,就不留后路。

  他放弃煤业的时候,正值煤业发展的高峰期,当时面对“一个月只是睡着也能有1500万的收入”,要作出放弃的决定,谈何容易?为此,他也曾遭到家人的严重“抵制”和不理解。“弃煤”时,合作者曾给他作出提示:是否保留些股份。对此,他坚决拒绝,在他看来,既然选择好了就要尊重自己的初心,一定不为自己留退路。

  “没有百年的煤业,但是有百年的店”这样的指引,让他揣着数十年的奋斗成果选择了“开店”。深耕高原特色农业,将产业的后发优势发挥到极致。

  “把万兴隆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这是他“开店”的目标,更是他的行动指南。

  转身

  时年50岁的唐玉生,从16岁起就开始经商。

  2010年,云南煤业的利润空间已经登峰造极,那时的唐玉生没有养尊处优,而是选择了放弃。

  放弃对于唐玉生而言是“艰难”的。他“弃煤”的决定引起了家庭的重大震荡,要他给出一个退出和放弃煤业的理由,面对当时的巨大行业收益,任何理由几乎都是无力的。老婆问他“做什么还比这个赚钱”这样的问题让他无言以对。

  事实上,他从来不是独断专横的人。放弃煤业这个想法也不是突发奇想的决定,为此他也纠结了很久。特别是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唐玉生顿感无尽的苦恼,为了做出决定,他曾回到老家,让心灵在青山绿水的乡土中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不能只想着赚钱,这就是他当时就有的清晰思路。

  经过多方讨论,在充分的理解之下,家人终于同意了唐玉生看似“荒唐”的想法。

  唐玉生坦言,原来在他心目中一直不愿意把煤业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早年创业的他扎根在一线,深刻领会到了从事煤业的艰辛,特别是一线工人那“暗无天日”的作业环境,更是让他内心非常不平静。他说,在“掏乌金”的过程中,自己从来都厚待工人,当时看到他们每次上井时,“除了眼睛在转,满身一片漆黑的样子”,自己觉得对他们的回报再多都不够。

  “不能让自己的良心那么不安”,随着从业时间的推移,唐玉生也越发体会到了煤业对于生态环境等的破坏性,深思过后,他果断地舍弃了这块“肥肉”。

  后来,在办理移交手续中,收购者出现了1.8亿元的资金缺口,对此,收购者也提出愿意以股份占比会让给他,当时的唐玉生却当机立断地做出一个更加让家人觉得“荒唐”的决定,不要股份、也不要1.8亿元的尾款。

  后来,别人问唐玉生这些“不要”的理由,他说既然“弃”就要干干净净。

  这是做派,更是一份对选择的勇敢和尊重。

  在唐玉生看来,任何的退路都是对新路的一种阻碍。

  果断放手后,唐玉生综合考虑当下形势,他开始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一次他决定做现代农业。

  很快,他便投入到了高原特色的农业开发上,迄今用了4年的时间,开办了烙上“万兴隆”深深印记的高原农业企业。

  二次创业让唐玉生很辛苦,二次创业也让他很兴奋,他总爱说,“这次选择算是对了,这个‘店’可以开百年了。”当然,这次创业也让他压上了自己奋斗半生的“身家性命”,“必须有这样的态度,每次选择我都在背水一战。”

  回报

  在被誉为云南菜籽油故乡的罗平,曾有乡亲为了卖菜籽苦等两天两夜,并不是因为当地的菜籽滞销,而是乡亲认人卖菜籽。

  唐玉生说自从弃煤从农后,追随自己一起发展的“粉丝”便多了起来。在大家眼中,他的企业信誉好,这就是大家愿意追随的理由。

  在重新“择业”之初,唐玉生再次陷入令他十分纠结的选择:耳闻唐玉生从煤业转身出来的“真枪实弹”的身价,不少邻县的项目纷纷向他投来橄榄枝,其中一个市开出了让他现在回想起来都还难言放弃的优惠条件。

  “面对优厚的条件,我更需要冷静。”这次他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家乡罗平县创业打拼的点点滴滴跃然眼前,一个信念就此闪现,“我不能只看到了别人开出来的优厚条件,我的根在罗平,是罗平家乡成就了我,在哪里发的财,我就应该投入在哪里。”

  在唐玉生的眼中,这是选择,更是份推不掉的责任。

  扎根罗平的土地上,他依然将发展的眼光聚焦在得天独厚的“三黄产业”上:蜂蜜、菜籽、黄姜。只不过,唐玉生的这次聚焦与众不同。他依靠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将这三个罗平发展底子丰蕴的产业做精、做透。光就自主知识产权一项,发明专利就已经十分厚实。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潜心谋好了该县的将来。2011年投资7.36亿元,建立了年精深加工35万吨小黄姜、30万吨脱水蔬菜生产线、年处理6万吨油菜籽生产线、年加工3000吨蜂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周期2年。该项目建设可有效促进罗平生姜产业从种植到精加工的升级,提升小黄姜的规模化种植水平,提高小黄姜生产附加值,提高姜农收入,提升小黄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至今,他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操盘高手,有了产业的支撑,他每年都有意引领小黄姜的高价,让姜农得实惠。

  一边揣着家乡、一边心怀产业梦,在筑梦的路上,唐玉生最放不下的还有那一批曾经与他打拼煤业天下的员工们。对于原来的追随者,他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从煤业工人转型成为了产业工人,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

  对一名患病无法再来新公司上班的同仁,唐玉生想都没想就说“他永远是我们的同仁。”公司对这位同仁发放了足额的工资,并为其买足了五险一金。“在一起就要一辈子。”在唐玉生眼中,回报高于一切,这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幸福价值。

  接力

  二次创业,唐玉生动员了儿子一起演绎了“上阵父子兵”。唐玉生说,开百年老店,这是他的梦想。梦想需要传承,在他心中,儿子就是最佳的人选。他没有跟儿子做很多事前交代,只是潜移默化地感染儿子参与到整个创业过程中。

  也许是血脉传承的原因,儿子唐闻兵对唐玉生的一片苦心算是心领神会。

  “我来不及多想什么,投入家业多年,我一直在内心多对比,我总在想,在我的这个年纪父亲在干什么。”唐玉生的次子唐闻兵从军队转业后,就被父亲安排到了煤矿的第一线,他还来不及反应“社会是什么”的时候,就开始每天与下井工人一道作业,领取同样的报酬。这样的经历给唐闻兵的体会是:干番事业一定是历经艰难、脚踏实地而来的。

  唐玉生眼中,家族企业是一种很好的经营模式。为了让儿子不沦为“富二代”,他很早就开始对儿子进行言传身教。唐玉生育子观中,不仅要让儿子吃苦,更要让他懂得感恩。

  对于被外人视为“白养”的那位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唐玉生经常拿此试探儿子:把工人的钱停了怎么样?他每次听到的总会是儿子的反对声。对此,唐玉生感觉很欣慰,在唐玉生看来,眼中只有钱的人成不了大器。

  二次创业的很多时候,唐玉生有意地退居幕后,“远远”地看着自己的企业,“远远”地看着唐闻兵。

  做百年家族企业是唐玉生的终极梦想,他说,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更多地“放手”让下一代去做,这样才能让企业生生不息。

  “我要放手,但是也要远远地看着。”唐玉生说。

  毕竟孩子和自己的企业都还年轻,虽然要放手,但也不能完全不管。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发展,也必须把好关。

  做百年的家族企业,但管理要由现代化企业管理来植根,这是唐玉生一直坚持的理念。在他眼里,只有规范的、科学的、人本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传承下去,才能打破“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

  在企业管理中,唐玉生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他强调连自己都不能一人独大。无论做任何决定,有任何新的动作,任何文件,都必须父子二人同时签字才能通过,缺一不可,做到真正的董事会制度。

  在唐玉生眼中,品性可以立世,品性也可以传世。好的传承不仅影响和改变一代人,它同样是一个企业得以延续的血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