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农田水利:既要建得快 又要管得好

  • 发布时间:2015-05-06 05:13:3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截至2013年底,我国建成大中型灌区7700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2亿亩。农田灌溉效率不断提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14年零增长。但是,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田只能靠天吃饭,还有相当一部分水利设施管理落后、浪费严重

  江苏常熟市碧溪新区内,几百亩麦苗顶着青青的麦穗在风中摆动。负责这片田的合作社理事长张祖学看了看麦子的长势,他判断,5月底将迎来丰收。

  在影响农业生产的诸多要素中,水是特别关键的一环。常熟市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张祖学说,这几年,常熟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更新换代,微灌、喷灌等技术广泛应用,“泵站一开,水就顺着埋在地下的管道直入田间。”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和创新农田水利建设体制机制,组织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农田水利建设呈现投入多、进展快的好势头。

  成效体现在哪里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2亿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4.07亿亩

  “过去,我们这里都是明沟明渠,每年都要清理,不然,杂物、野草阻塞了沟渠,会影响灌溉、排水。”张祖学说,从前灌溉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而现在农村劳动力也不好找了。2011年,碧溪新区内的泵站改造一新,明沟明渠变成了埋在地下的管道,经济作物用上了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灌溉变成了一个按钮、一道阀门的事。说起这几年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果,张祖学的第一感受就是省事、省工。

  当然,变化远不止于此。“管道直接进田头,减少了水在渠道内的浪费,喷灌、滴灌技术的投入,让用水效率大大提高。”张祖学说。与田间地面灌溉相比,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可节水20%到30%,喷灌技术可节水30%到50%。用水减少了,农民的收益增加了。“算上产量的提高,人工和水、肥成本的下降,节水灌溉平均一亩比常规灌溉增效1000多元。”

  张祖学的感受直接来自田间。基层水利干部闻振良也感到农田水利建设在提速,他的判断源于“真金白银”投入的增长。据了解,2011年,常熟市成为第三批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这个项目要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7.9万亩,总投资高达1.7亿元。从全国数据看,以小农水工程为例,2000年中央的投入是1亿元,去年已达到375亿元。

  大量的投入,换来了张祖学感受的变化。我国已初步形成大中小微并举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保证了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倪文进分析,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2亿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07亿亩。在占耕地面积52%的灌溉农田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农田水利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60%。

  补欠账需要耐心

  一方面要抓紧补上农田水利设施的欠账,另一方面对于新建、改造好的农田水利工程,要解决后续管护问题

  尽管总体成绩显著,但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建设现状,离人们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很难一下补上过去20多年的欠账。”多位农民、乡镇干部和水利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国农田水利的基础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靠行政组织发动老百姓手挖肩扛打下的。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田水利的公益性和家庭生产经营的个体性发生了一定矛盾,老百姓筹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明显下降,这个问题在“两工”取消后变得更加突出,农田水利建设一度停滞不前,概括起来就是“量大、面广、欠账多”。近几年,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在提速,但补欠账确实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现在公共财政投入的总盘子很大,但分到各个地方就不够用了。过去一个省的农民投劳能有4亿个工日,按一个工一天100元算,相当于投入了400亿元。现在能投入的资金也就100多亿元。”一位老水利人粗算了一笔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水利项目,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种类繁多的项目都涉及农田水利投入。这些项目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资金总量不小,但存在资金分散、缺乏统筹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让实际的建设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各个地方都在寻求解决之道。比如,安徽在县区推动成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由县长牵头,对各部门支农涉水项目,统一按照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长远性和资金利用的有效性。“虽然成效明显,但也存在问题,各个项目要求不一样,有些条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在不好突破。”当地水利工作者坦言。

  一方面是抓紧补欠账,另一方面对于新建、改造好的农田水利工程,最关键的是解决后续管护问题。“有些地方老百姓反映水利工程用不上,其实是没管护好,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闻振良说,随着农田水利工程的更新换代,“重建轻管”的老问题正在破题。

  “毛细工程”谁管护

  对于规模化经营的地区,要鼓励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主体

  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数量众多、深入田间的“毛细工程”该由谁来管护?

  江苏常州武进区近3年对400座标准化灌排站进行了建设改造。如今焕然一新的灌排站配备了专门的管理员。前黄镇杨桥村村民唐建南是家门口一座小型电灌站的站长,每天负责巡视泵站等设备。“需要灌水的时候,一按按钮,就实现统一灌溉。”杨桥村村委会主任徐立平介绍,村里实现规模经营的灌区,农田水利设施都由合作社、大户负责管护,而分散经营的部分,一般由村委会选派文化程度较高,经技术培训后的村民负责。

  相距前黄镇不远的礼嘉镇则在探索另外一种长效管护模式:由镇政府通过社会公开招标选定管护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礼嘉水利站逐月检查考核,武进区水利局每季度进行明察暗访,确保管护效果。

  倪文进表示,管护方式需要因地制宜。对于规模化经营的地区,要鼓励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主体。对于农业分散经营的地区,可以指导农户建立用水户协会、水利合作社等组织加强对农业水利过程的管理。同时,要加快培育以防汛抗旱、灌溉排水等为主的专业化服务队伍,以政府购买服务、受益户分摊等方式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物业式专业化管理和技术服务。

  在农业水利过程的管护中,维修管理的经费来源一直是个难题。武进区水利局局长是峰介绍,武进区明确由区、各镇(街道)、村按1∶1∶1的比例配套落实资金,区级补助标准定为:一座排涝站每年补助4000元到12000元,电灌站补助2000元到10000元。“我们改变了以往全部由镇村负担的局面,确保管护资金到位。”

  张祖学说,合作社负责管护碧溪新区内的农田水利设施,为此每年合作社提留收入的2%到3%用作管护经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希望国家大量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的同时,也对后续管护多给些补助,毕竟管护好才能让工程不白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