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缺失的一环
- 发布时间:2015-05-05 06:29:38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陈岩
再有不到两个月,蔡锦墩就65岁了,按照国际惯例,65岁以上就算老年人。
“做了20年养老事业,总算由从业者变为消费者了。”4月21日,在西南财大天府学院举行的“未来养老机构新形态与人才培养模式”论坛上,蔡锦墩如是感叹。
蔡是台湾福乐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台湾地区协助建立了数十家中大型养老机构,并于4年前进驻大陆,开展养老咨询业务。
这三四年间,大陆的养老产业风起云涌,利好政策频频出台,资本开始不断进入。
蔡锦墩对投资建设养老院的热情既欣喜,又忧虑。欣喜的是,很多地产公司有实力也有意愿投资养老地产,这种商业氛围极为难得;忧虑的是,不少投资只是借养老概念进行营销,房子建好了,却看不到一点养老机构的影子,因为从“设计之初就没有从老年人的角度考量”。
现实的例子就在身边,三年前,某商业地产开发商,首次投资的养老产业项目选址四川。地方定了,资金也有着落,但是打开图纸一看,没有老年人的公共活动空间,没有紧急求助设施,通道里甚至还出现轮椅无法通过的台阶。很多最基本的养老理念都未得到贯彻,老年人住进去感受如何,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在慢慢变少,但养老产业从业者的思维方式,依旧停留在‘所见即所得’的水平,只把看得见的问题解决了,软件的问题依然很多。”蔡锦墩认为,很多从业者把老年人的需求简单化、概念化。其实养老产业首先是服务于人,有着细腻的、软性的照顾模式,健康老人、失智老人、慢性病老人的需求各不相同,硬件和软件都需要有针对性。
蔡锦墩一度认为,关键在人才培养上。而现在,年过花甲的蔡锦墩把目光集中在养老商业模式的研发与探索上。因为他发现,撬动社会资本的关键是可行的商业模式。“养老市场在变化,老人的需求更加多元,很多改善型养老需求却没人提供,这就给我们在商业模式上很多探索的空间。”
蔡锦墩拿出一本刚为上海某公司养老项目打造的可行性评估方案。第一阶段的方案书有200页,全部集中在商业模式,通过对可辐射人群的调查,确定定价和付费模式。“第二阶段的方案书才是如何对养老服务及设施进行优化。”
有了可行的商业模式“打头阵”,再有优质的软硬件做支撑,投资养老产业才能成功。
反观四川,养老床位缺口巨大,超过19万张。不缺市场,也不缺少有投资意愿的资本,真正缺少的,是专业的人才和优质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