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土地流转信托为何“慢吞吞”
- 发布时间:2015-05-05 04:31:18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杨丹丹
谷雨过后,安徽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朱庙村里的小麦长势正旺,再过一个多月就会迎来丰收的喜悦。这块土地上还聚集着除了丰收之外的众多期待和关注,因为这里是中信信托首单农地流转信托计划的诞生地。
现状:农民仅收到两年流转费
“2014年、2015年这两年的土地租金,农民们都收到了。但当初承诺赢利分红还没有兑现。”村支部书记沈家亮介绍说,他们的土地流转费都是通过区财政打卡发放的。
2013年,这个村的土地经营权被流转给安徽帝元农业投资,用以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10月,该村共450人的5400亩农地经营权,又重新委托给中信信托公司,让其设计相关理财产品。至此,中信信托首单农地流转信托计划落地宿州。
“区政府与中信信托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就5400亩地委托中信信托,信托公司再委托安徽帝元农业投资作为第三方运营土地。”宿州市埇桥区现代农业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就是由中信信托推出的农地经营权流转信托计划。按照中信信托和帝元公司2013年10月签订的协议,中信信托作为受托人介入经营管理,向帝元公司农业示范园项目提供融资1.1亿元,年化利率10%,推动示范园发展。中信信托当时表示,这个项目一旦运行后,不仅保证每年每亩地1000斤麦子的地租,还决定将土地增值收益的70%分给农民。不过由于项目进展至今仍未赢利,所以农民也没有享受到任何分红。
“2011年,我代表村委会和村里450户农民签了协议,农民们将农地经营权集中委托给村委会。”沈家亮说,他们也不懂信托是怎么回事,只关心老百姓每年的“地租”能不能准时到账。
症结:融资遭遇“卡脖子”
“我们不能让地闲着,除了种植粮食以外,还上了一个秸秆炭项目。”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徐君剑介绍说,项目现在“卡”在了用地方面。由于当时流转土地拟从事养殖等循环经济项目,需要一定建设用地和农业设施用地指标。国家要求农地改变用途必须交纳土地复垦保证金。除了垫付的土地流转费之外,这笔巨大的费用对从事农业的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个“高门槛”。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资金交纳保证金,另一方面又因为手续不完善无法获得投资方的融资。这样的“尴尬”使得融资的道路变得漫长。
宿州市埇桥区农业办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帝元公司的规划,要在流转的土地上建设项目,那么就得改变土地性质。按照规定,农地必须农用,改变土地性质需要政府批准,但是帝元公司在与中信信托签订协议之后,其项目一直未获批准。
中信信托方面的相关人士解释称,融资款项必须根据项目进度专款专用,因为项目用地未获批复,项目就不能上马,那么中信信托的资金就无法下来,信托就不能落地。
启示:“金融下乡”要做风险评估
安徽的这桩土地流转信托项目进展缓慢,从某种角度也映证了农业发展“弱”且“难”。“根据现状,这个土地信托项目很难持续下去。首先农用地的土地性质不能改变,单纯地进行纯粮食生产很难达到预期的利润。若进行养殖等项目则意味着要改变土地性质,又面临着土地、资金的瓶颈制约。目前情况下,农民的地租能够顺利发放已经算是‘较好的结局’。”熟悉内情的相关人士透露说。
据悉,信托公司风险控制措施很严格。按照银监会监管措施要求:首先信托公司所有做的项目,都要向银监会备报;其次每年都要从收入中提取一定的坏账备拨;再其次有一个项目出了问题,其后所有的项目都要停下来。
“就宿州土地信托而言,中信信托的款项或以借贷形式入驻,安徽帝元投资支付10%的年利率有偿使用这笔资金,国家和当地政府在农业项目上有3%~4%的财政贴息,6%左右的年息并不算高,但对农业企业来说支付每年6%的融资成本并不轻松。由中信信托付给老百姓的一年600多万的土地租金,暂由安徽帝元投资垫付。对中信信托而言,土地信托产品的融资是否理想,目前也是未知数。在项目进展的艰难过程中,还有诸多变化因素存在。”安徽省内一位从事金融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信托产品在农业领域实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风险系数较高。在推动此类项目时一定要进行好风险评估,慎重投资。否则,可能会与当初的设计事与愿违。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