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欧投资亮眼中欧经贸合作
- 发布时间:2015-04-29 16:29:33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当前,关于中欧双边合作中提及最多的领域,当属双向投资。据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马社介绍,希望中企赴欧投资并加大投资力度,收购当地企业,这已成为欧洲企业的普遍诉求。
井喷式发展
对欧投资势头正劲。有数据显示,近几年,中企赴欧投资迅速发展,一些外媒甚至用“井喷式”来形容。2005年,中国对欧投资总额为1.9亿美元,2014年,这个数字增长至98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50倍。2014年与2013年相比,中国对欧投资额增长了172%。欧盟成为中国海外投资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中国对欧盟投资也于去年首次超过欧盟对华投资。
并购是中企赴欧投资的主要形式。此外,中国在欧洲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多,占比超过50%。当前,华为、万达、锦江、复兴等企业在欧洲都有巨大的并购和投资。走进欧洲,成为这些企业获得先进技术、优秀品牌的重要方式。
马社分析指出,中企赴欧投资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问题和困难。首先,欧盟各国相关政策和法规仍然有限制。一些成员国的隐性门槛较高,对竞争性行业虽然没有审批限制,却需要获得当地行业协会的批准,这会让企业并购遭遇困难。
其次是高标准劳工要求和较高的劳动成本。其中,以丹麦劳工成本最高,每小时达40欧元,给中国企业走进欧洲带来较大压力。即便标准较低的保加利亚等国,也在每小时3.8欧元。
再次,工作许可居留、商务签证仍然存在问题。随着对问题认识的深入,商务签证改善情况比较明显。但双重的驾驶执照标准以及企业重复交纳的保险金、所得税等,也是掣肘。
最后,企业自身存在水土不服、文化差异等问题。一些企业抱着抄底的心态,对商业计划研究不充分;有的企业热衷价格战,招致当地商界不满;还有一部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引致诸多诟病。
还需突破融资等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务部于2014年9月出台了对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了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并引入了负面清单的管理理念,大大方便了企业。此外,商务部还启动了对外投资合作的五年规划,其中有关重点行业和重点国别的规划,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了更多指导保障。
中欧经贸未来发展亮点,主要是中企赴欧投资。可以说,中企目前正面临较好时机。当前,欧洲对中国投资需求强烈,欧元贬值趋势不减。中企对欧投有望继续高速增长。马社建议,对欧洲投资还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将投资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增强风险意识,对市场进行整体研究。
马社强调,赴欧投资最大的瓶颈还是金融服务问题,即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民企,非常不容易,呼吁有关方面积极支持中企尤其民企在欧融资、发债。
此外,企业还要善于利用政府渠道为自身争取利益,及时向商务部等部委和相关商协会反映问题,以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