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巧破电池回收难题 回收企业有“宝”可挖
- 发布时间:2015-04-21 16:27:00 来源:南京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少。30余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而各类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仍不尽如人意。那么,在经济发展更早、发达程度更高的欧美等地区,有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他山之石”?
在一些国家,通过详尽的法律法规、完善的回收渠道、合理的产业链激励机制,回收旧电池已不再是难题。
欧盟国家
废旧电池回收率达八成
电池回收当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据统计,欧盟国家每年共售出约80万吨汽车电池、19万吨工业电池和1.6万吨家用电池,其数量之大不言而喻。而一向重视环境保护和可循环经济的欧洲人自然不会对如此大量的电池“归宿”听之任之。在欧洲地区生活过的人大都有此感受:立法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杀手锏”。
许多年来,欧洲国家在电池回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可谓“名目繁多、事无巨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欧洲就有一些国家开始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加强废旧电池回收管理。为了统一各国规范,明确相关标准,欧盟于1991年颁布《废旧电池管理指令》。这一指令对成员国电池行业提出了诸多要求。比如,从电池设计、生产开始,就要求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较小的安全材料,并规定了危险物质含量最高标准(如汞含量低于电池总重的0.025%),同时要求内置电池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回收问题,用完后更易取出等等。
在电池的标注方面,这一指令也十分明确。除了必须标出电池的汞含量、镉含量和铅含量等,还要标出每种电池在用完后的分类、回收要求,方便使用者在电量耗尽后进行合理处置。以此为基础,欧盟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多次修改和完善相关指令,不断提高电池生产标准,同时细化相关规定和要求。比如2003年的修订中,明确了废旧电池回收的责任问题,要求电池生产商和销售商共同承担回收责任。在完善的法律框架下,欧洲地区的电池回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欧盟国家的各类废旧电池回收率可达八成左右,电池再造率也稳中有升,使电池行业成为欧洲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欧洲类似,美国在这一方面也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实施相关法规,主要是限制电池中的含汞量,并促使生产商改进工艺,降低电池污染。1996年,克林顿政府颁布联邦法令《含汞电池和可充电电池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生产便于回收利用、易处置的氢镍电池等,并“培养公众关注电池回收和适当处置方法”。除了有关电池的统一规定,美国还相继出台针对不同类型电池的细化法规,比如《标识、转运废旧镍镉电池管理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使政府对于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管理越来越可控,生产商、销售商和电池回收企业也可以依法行事,不再无章可循。
生产商、销售商必须设立废旧电池回收处
与其他可回收品相比,电池具有分布散、范围大的特点。由于电池大都分散在广大普通消费者手中,建立统一、规范的回收渠道就成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最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环节之一。从欧美等地的做法来看,明确生产商、销售商的回收责任,利用现有的、成熟的销售渠道进行废旧电池回收,是种普遍且较为有效的手段。
记者2013年初刚到英国常驻时,就发现在特易购、塞恩斯伯里和玛莎百货等当地最常见的超市和商场,全都在显眼位置摆放有通常是绿色的废旧电池回收桶。后来采访一位环保专家才知道,原来这种回收桶正是英国最重要的废旧电池回收渠道。
根据2010年出台的相关规定,每年电池销售量超过32公斤的销售点,都必须设立废旧电池回收处,回收包括普通电池、手机充电电池在内的各种电池。也就是说,只要平均每天电池销售量达到1包,就要负责回收,这是商家的法定义务。而商家也并非“一收了事”,他们还需要向相关管理机构及时报告电池回收情况,并把废旧电池交给专门机构处理。
德国同样强制要求所有电池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对产品承担全部回收责任。而消费者则有义务将使用完的干电池、纽扣电池等各种类型的电池送交商店或废品回收站回收,后者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废旧电池,并转送处理厂家进行回收处理。而与英国不同,德国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对有毒性的镍镉电池和含汞电池实行押金制度,即消费者购买每节电池中含有一定的押金,当消费者拿着废旧电池来换购新电池时,价格中可以自动扣除押金。奥地利也有类似规定。
从2008年开始,奥地利的所有电池生产企业和电池销售商也都有义务免费回收废旧普通电池、可充电电池、工业电池及汽车电池。商店必须行使告知义务,使消费者知道该商店免费回收废旧电池。而且回收上来的废旧电池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再生利用。
从整个欧盟来看,迄今约有12个国家要求零售商将已经销售的电池在用完后全部回收。美国和日本也有类似做法,并配有相关鼓励政策。比如政府按相关企业处理废旧电池的总量给予一定补贴。韩国则规定,生产电池的厂家,每生产一吨要向政府交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作为回收和处理的费用,同时要征收环境治理税。对于政府指定的废旧电池处理企业,则减免税收。
回收企业有“宝”可挖
电池回收再利用,在英国、德国等国家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许多企业“尝到甜头”。
德国的废旧电池处理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而先进的技术也提高了“变废为宝”效率,让企业更有动力参与。比如在易北河畔的马格德堡地区,一家企业兴建了一套电池“湿处理”装置,在这里除铅酸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以硫酸溶解,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炼各种金属物,电池中95%的有用物质都能被提炼出来,这套装置年加工能力可达7500吨。目前,德国的整个废品回收处理已经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德废品回收处理行业每年收益约为500亿欧元(约合3375亿元人民币),解决就业岗位24万个,已成为德国重要的经济和就业领域。而在英国,包括电池在内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也已成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Fonebak”公司是英国众多电子和电池回收企业的一个典型。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目前已成为英国最大的手机维修商和回收公司,在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设有办事处和分公司。这家公司提供的手机回收渠道非常方便。公司与沃达丰等通信网络运营商签订了协议,在其营业处设立了上万个废旧手机收集点,并通过各移动电话销售公司的营业点免费提供旧手机邮寄业务,方便客户在买到新手机后“随手”将旧手机投寄到“Fonebak”的回收利用中心。
对于无翻新价值的手机,“Fonebak”会将其拆卸后,让每个部件、每种原材料物尽其用。其中手机电池会被送往专门工厂处理,锂和镍被回收利用,如镍可用来制煎锅、熨斗和新电池等。而含金属的塑料部分送往专门加工厂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当地农村供暖;燃烧后提取其中含有的铂、金、银、铜等金属材料,送往专业公司处理后再利用。
链接
我国废旧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各类电池占世界电池生产量的1/4,一次性锌锰电池占我国民用干电池的92.5%,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消费电池7—8只,消费量平均每年仍以10%的幅度增长,但回收率却不足2%。而有的已经回收的电池,也面临无法处置的难题。废弃干电池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其中,铅、汞、镉等重金属对人类及自然威胁极大,如果处理不当,其含有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会污染环境。
再说电动车电池。目前98%的电动车使用铅酸电池。这些电池寿命一般多则3年左右,有的则不足两年。铅酸电池的数量激增给有效处置带来了挑战。车用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混乱,大部分废铅酸蓄电池都没有通过正规途径再回收利用,导致铅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或埋下铅污染隐患。
事实上,依照国家要求,生产方、销售方应和购买方订立协议,厂方应负责电池回收及处理事项。但在现实生活中,在生产者和销售者眼里,废旧铅酸电池成了烫手山芋。目前,在废旧电池回收监管环节,仍存在一些漏洞。一方面,国家缺乏对不回收电池生产厂家的处罚规定;另一方面,对废旧电池的回收没有给予相应的补贴,生产厂家对废旧电池的回收积极性不高。随着新能源汽车业的发展,如何高效回收利用动力电池,也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