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信心与防控应并重 最根本的是壮大实体经济

  • 发布时间:2015-04-20 07:0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陈果静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季度我国经济数据出炉后,不少人忧心忡忡。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一些人甚至认为我国金融风险就像“定时炸弹”,随时有爆发的可能。

  新常态下,看待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既要正视其存在,也无须过分恐慌;既要对风险保持警惕,也要坚定化解风险的信心;既要从整体上布局,也要找准风险防控点,有效应对。

  实体经济与金融通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阶段之时,银行信贷风险、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等风险的确有所积累。主要表现为:截至2014年底,银行不良贷款增长较快,经营风险持续上升,不良率达到1.25%;全社会债务率较高,不仅是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地方政府性债务也进入偿债高峰,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债务违约进入上升期,由于过去互保联保引发的交叉违约不断出现;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导致贷款风险抬升等。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从整体上看,这些风险总体可控,金融运行总体稳健,我国也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种信心首先来源于实力。从根本上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拿经济增速来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较高的,这是信心最重要的来源。从各个风险点来看,银行不良率虽然持续上升,但资本充足率超过13%,拨备覆盖率更超过200%,意味着每一块钱的不良贷款,银行准备了超过两块钱,抗风险能力较强;此外,我国财政赤字率按国际上3%的安全线来看,还有较大空间,地方债务的背后有着优良资产作支撑;近4万亿元的外汇储备更使得我国有能力抵御外部冲击等等。

  这种信心更来自于努力应对风险的行动。一直以来,我国从未忽视对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近年来,在加强对金融创新与影子银行的监测和监管、化解产能过剩、抓好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等重要领域的风险管控、密切监测跨境资金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局部风险蔓延扩散的同时,着力化解风险,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坚定信心的同时,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出现系统性风险是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但也不可大意。上世纪70年代以来,112次金融危机在93个国家爆发,不少国家深受其害,经济长期陷入停滞甚至出现衰退。看看现在的日本,在1990年经济泡沫破灭后,遭遇了“失去的10年”。目前,世界各国也尚未完全摆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尤其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

  需要认清的是,我国各种风险隐患相互交织,互相影响,既要从整体上布局,更要针对各个风险隐患,积极应对。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是内外部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关键是经济增速、房地产市场和美国经济复苏。如果经济增速大幅下滑,金融风险就会急剧增大;如果房价跌幅过大,就会引发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信贷和地方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元继续走强,外部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美国加息的时点。三方面因素共同交织,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仍然较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又该如何防风险?最关键的是要早发现、早处理。现有的风险点,如房地产行业、地方债、产能过剩行业和跨境资金流动等,要密切监控,关注新的风险苗头,同时也不能“一刀切”,防止处置不当造成新的风险。监管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抵御风险。

  要通过深化改革为防风险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将于下月起实施,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已将获批。下一步,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各项改革将优化资源配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财务软约束等深层次问题。

  防范和化解风险,最根本的是壮大我国实体经济。当前来看,要为其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同时,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坚持一手抓促发展,一手抓防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稳健运行,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果静)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