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部门预算公开“首秀” 三公经费用得透明
- 发布时间:2015-04-18 09:37:00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4月17日,继2015年中央预算公开之后,90多个中央部门在其网站上晒出自家“细账”。
在新预算法实施后,今年的中央部门预算首次按经济性质分类编列,信息更丰富,内容更细化,说明更详细,同时,“三公”经费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越来越透明的预算“账本”,让老百姓看得清、读得懂——
4月17日,2015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全面启动,90多个中央部门在其网站上晒出自家“账本”。
今年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要一年,也是新预算法实施第一年。首次按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按照中央改革要求和新预算法规范下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首秀”,诸多亮点引人关注。
账本“晒”得更规范
新预算法提出“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并对公开的主体、范围、内容、时限等作了具体规定,包括财政预决算公开和部门预决算公开2个层次。
“经过近些年预算公开的实践,目前预算公开工作已经比较成熟和规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与前年度相比,呈现出信息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细化、‘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加大、公开更加规范等特点。”
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后,财政部20日之内向社会公开,并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中央各部门在批复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
“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情况,体现了在依法推进预算改革的基础上推进预算公开。2015年中央预算于3月15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3月25日公开的中央预算和4月17日公开的中央部门预算,程序都更加规范,时间也提前于新预算法最长时限要求,更好地满足了公众知情权的需要。”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
老百姓看得更明白
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信息更加丰富。公开的表格由上年的6张增加到8张,增加了财政拨款收支总表和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在公开表格的同时,还对表格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此外,增加了机关运行经费情况、政府采购情况、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预算绩效情况的说明。各部门预算还用柱状图、饼图等图表,生动直观地展示重点支出的大小、变化、比例等。
“中央部门预算不仅公布数字,还进行了详细说明,尤其是对预算绩效情况进行说明,有利于解答老百姓关心的钱花得怎么样、取得什么效果等问题。”白景明说。
同时,预算公开的内容更加细化。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中央部门预算在上年已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最底级的项级科目的基础上,今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进一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最底级的款级科目。“今年中央部门预算首次按经济性质分类编列,使政府的各项支出一目了然,更方便公众的了解和监督,这十分必要。”白景明说。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预算不仅要公开,而且必须透明,内容越详细则透明度越高,才能使公众有效行使对政府收支的监督权。
“三公”经费用得更透明
从中央各部门2015年预算可以看出,“三公”经费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除法定涉密信息外,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公开,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
根据财政部17日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63.16亿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8.35亿元,下降11.7%。记者注意到,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要求,很多部门未安排2015年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公务用车运行费降幅较大。一些部门则有相关支出并说明原因。比如,交通运输部安排公务用车运行费14148.75万元,比2014年预算数增加8114.58万元。交通运输部解释,这主要是船舶港务费改革相应增加的公务用车运行费。
“增加‘三公’经费的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对政府‘三公’消费的监督。当然,强调‘三公’经费公开,并不是说不要‘三公’经费,而是要以合法合理为前提,保障政府履行职能所必须的经费。”刘剑文认为,同时,“三公”经费只是部门预算的一部分,要系统、整体地看待部门预算,包括收支规模、资金投向等。(记者 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