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股市国家战略?
- 发布时间:2015-04-16 07:26:49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远观经济
资本大国的风采,不仅表现在指数的飞涨和财富效应的聚集,更主要的是,这种指数的上涨建立在一个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成熟的投资者队伍之上。就眼下看,我们最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夯实股市发展的制度基础。
如果想让一个经济学家尴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去预测中国股市。
在实体经济持续下行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却经历了一轮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股指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几乎翻番,一举从全球表现最差股市成为全球最亮丽的股市。中国股市的这种反常表现,超乎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想象,也很难用正常的经济学逻辑解释。
为什么实体经济很差股市却逆势飞扬?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于卫国的一篇文章认为,这是国家战略。他在文章中说:“股市,从来没有被中国政府提高到如此的战略高度。国企改革、推行IPO注册制、降低企业杠杆率、提高居民财富收入、经济转型等等,这些战略任务的实施都需要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做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国家需要牛市,经济转型需要牛市。”基于此,他得出结论:“股市将接替房地产市场,成为新的国家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不印钞票,印股票;不卖土地,卖股票。”
对中国资本市场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对诸如“资本大国崛起”,“股市的国家战略”等词汇应该并不陌生,每一次股指上扬的时候,这些言论立即迎来了共鸣者的最大市场,但像于卫国这样直白的不多。
就全球经济大国兴衰的逻辑而言,一个经济大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做保障。在全球范围内,资本市场已经取代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金融资产和存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盛衰的象征,各国不遗余力增强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资本市场积弱所导致的国家竞争力的残缺是实体经济根本无法弥补的,一个大型企业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创造1个亿的利润,而如果资本市场竞争力弱,千亿资产瞬间即可灰飞烟灭,成为其他国家的财富。
就实体经济而言,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在包括外贸等很多领域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但就资本市场而言,中国仍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弱国,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短板。一方面和金融改革滞后、金融抑制严重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我们没有把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改革放到最重要的战略地位,没有把提升金融软实力作为中国当务之急的国策有很大的关系。
基于此,笔者从来不否认资本市场的强大在中国崛起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一直呼吁把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改革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包括注册制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关键制度的改革稳步推进,令人期待。
然而,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强大的资本市场,而不是一个缺乏制度基础、缺乏上市公司业绩和实体经济支撑的人造的虚幻的海市蜃楼。一个资本大国,其风采不仅表现在指数的飞涨和财富效应的聚集,更主要的是,这种指数的上涨建立在一个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成熟的投资者队伍,以及宏观经济好的基本面之上。
必须指出,人为催高的指数怎么上去,也会怎么下来,这是股市的基本规律。以今年一季度的股市表现而论,笔者真感觉在看《西游记》,所有的股票都成精了,不管有没有翅膀,都高高飘扬在空中。研究机构也指出,最近杀入股市的主要是散户,这不由让人想起20多年来每一次暴涨暴跌,投资者损失惨痛的历史。强大资本市场的建设绝非单靠股指暴涨就能达到,这是一种“股市大跃进”,违背资本市场建设的基本规律。
有些人忽悠,股市好了,对市场经济也有支撑作用,笔者用所有的经济逻辑也没有想通这里面的道理:股指高了,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就高了,还是虚假的繁荣让实体经济也好起来?很显然,这是一种极其荒唐的自欺欺人的想法。
必须承认,不管股指如何,中国资本市场本质上仍然属于新兴市场,新兴加转型的市场弱点是:盲目,无序,充满投机和政府干预的特征明显。我们只能靠扎扎实实的制度建设,缩小和发达资本市场的差距。对这么一个市场,切不可轻易妄言人造牛市的国家战略,而是应该脚踏实地,清醒应对各种问题,夯实股市发展的制度基础,切不可搞大跃进,笙歌一片。
□马光远(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