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郑雄回乡当村官

  • 发布时间:2015-04-14 02:31:4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何红卫王瑜

  “郑雄,一票”“郑雄,一票”“郑雄,一票”……这是2014年岁末,在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村“两委”选举中,郑雄再次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场景。

  为什么选郑雄?村民李祖佑说,郑雄给村子带来的变化,像做梦一样。

  3年前,湖山村是典型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村民“吃腌臜水,走泥巴路,住混居房”,上访不断;如今,湖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平安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无人上访,治安刑事案件也没了。

  审视湖山村的巨变,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贺家铁感慨:“办好基层的事情,关键在带头人。”

  “退休”企业家,回乡当村官

  在湖山村长大的郑雄,回乡前已是3家民营医院和1家磷矿企业的老板,固定资产近亿元。2011年,49岁的他决定“退休”,将企业股份全部转让,回乡当起了村官。”

  看到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郑雄打算回湖山村为乡亲们做点事情。“两岁时,邻居家一面土墙倒塌,我两个姐姐被压死,母亲一条腿残废。我是吃百家饭、住百家屋长大的。”郑雄说。

  回到湖山村,他参加了当年底的村“两委”选举,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个老板回乡当村官,难免不被议论:是想圈地赚钱,还是想作秀赚名?对此,郑雄早有心理准备:只有自己的企业不与村集体发生任何关系,不拿村里一分钱,才能服人;只有干实事、见实效,才能赢得人心。

  为了给湖山村找一条出路,从当选到上任的3个月里,郑雄北上黑龙江,南下广西,参观学习了全国17个新农村试验点。一圈转下来,他发现这些村要么区位优势好,要么有资源优势,要么财政支持力度大。“有的学不到,有的学不得,有的不能学。”郑雄的倔脾气上来了,他决心探索一条让许多农村都能复制的发展路子。

  经过反复思考,他认为比较可行的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富带民富,最后实现村民共富。“如果村集体不行,一个村有9个亿万富翁也富不起来;如果村集体好,哪怕富得慢一点,村庄是和谐的,老百姓是安宁的。”郑雄分析道。

  三个1/3,把外面的能人引进来

  要做事,先有人。原来湖山村比较穷,没人愿意当干部,村里班子怎么强?郑雄决定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按照“三个1/3”配班子,班子成员除了本村选举产生外,还有招聘来的退休干部和大学生。

  在湖山村7名村“两委”成员中,除了本村选举的3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员是退离一线的镇人大干部曾宪洲,会计是退休校长李先春,而村委会副主任包安娜则是从北京招聘来的大学生。

  湖山村原党支部书记王先和说,过去村干部只在村内选,裙带关系复杂,宗族势力给发展带来阻力,现在这样,一些歪风邪气就不容易出头。同时,把外面的能人请进来,也有利于解决班子当中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在推动班子成员多元化的同时,郑雄开始给村庄管理“立规矩”——12章120条村规民约,从财务管理到公章使用条条清楚。

  自打当上村官,郑雄没在村里领过一分钱,没报销过一分钱私人票据。他说,国家的支持政策,都通过村委会进入老百姓口袋,村官什么都不拿,村民也会觉得“你给我一勺醋,你本人搞了一斤螃蟹”。然而村干部待遇总体偏低,又会影响到村干部的积极性。

  如何让村干部合法合规获得体面的收入?郑雄想了一个办法——村干部对引进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服务。目前,全村7名网格员被新布局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聘为“片长”,这就意味着网格员们可以在每月领取500元财政补助的同时,通过服务从合作社获得报酬1500元,“月薪”基本达到胡集镇机关工作人员水平。

  清理“三资”,解村民怨气,增集体收益

  思路清晰了,班子搭好了,但一看“家底”,郑雄还是出了一身冷汗:2011年,村集体仅有的资产是3间破房子、1个旧广播、1台旧电视和45把“缺胳膊少腿”的烂椅子,还背着87万元的债务。全村没有1米水泥路,没有自来水,好几个组的供电量连饭都煮不熟。

  长期以来,湖山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是笔糊涂账,盘不清,理不顺。通过清理,郑雄发现全村1.2万亩土地,确权的只有2400亩,大量土地、堰塘、鱼池、山林被侵占,承包款不知去向,村民甚至不得不在堰塘边打井取水。

  “村子不是没钱,也不是没资源,而是在管理上出了问题。”郑雄心里一下有了底。抓住老百姓对改变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渴望,村委会成立专班,先从45把破椅子开始清理。

  有10多把椅子被一家养殖户用来给鸽子喂食,不愿意上交:“几把破椅子缺胳膊少腿,收回去也没用。”“村集体的资产,不管有没有用必须收回来,这是一种态度。”郑雄很坚决。

  郑雄有个姑老表,占了集体8亩多地,对清理很抵触。让干部上门做工作,不行;两次亲自登门,不理;最后只好请出80多岁的老父亲,姑老表才终于点了头。

  “为清理集体资产,村里请来了法律顾问,打了10多场官司,甚至把巡回法庭搬到了村里。”郑雄告诉记者,3年多时间,全村依法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公平合同10多份,清收集体资金27万元,清理出耕地1000多亩、堰塘206口、鱼池300亩、山林50亩、水库2个。

  清理“三资”,解了村民心中的怨气,更增加了村集体的收益。村集体280亩土地,通过公开招租,以3万元/亩的价格租给企业发展生态种植和养殖业,所获收入是此前的近10倍。

  村集体不办企业,资产照样“动起来”

  清理出来的资产不算少,可是修路、通电、建幼儿园,样样都要钱,如何让有限的资产“钱生钱”,成为摆在郑雄和村“两委”面前的一个难题。郑雄首先想到的是办公司。很快,村集体注册成立了山湖农业开发公司,经营农资,郑雄任法人代表。

  公司生意不错,可村里做农资生意的村民却不满:“瞧,郑雄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村办企业他当家,赚的钱还不由他说了算!”村民的冷嘲热讽提醒了郑雄,增加集体收入,不该断了村民的财路,于是开业仅1个月的公司立即被注销。

  不办企业,集体资产如何保值增值?“把资产变资本,帮助企业获得利息。”郑雄说,湖山村将村级集体资金以借贷形式放给企业,每年获得固定利息,既盘活了集体存量资金,又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难题;同时,将支部设到企业里也便于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监管。

  2012年,丰硕园畜牧养殖合作社到湖山村发展小尾寒羊养殖,湖山村将100万元集体资金以借贷形式投放到合作社,每年获得利息收入18万元,远高于银行利息。合作社以380元/吨的价格收购秸秆养殖,以1500元/月聘请10位村民为员工,以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出售种羊回收羊羔的方式,带动周边32户农民发展种羊养殖,每只种羊每年可获利1000元。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进既能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又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农字号”企业,帮助湖山村实现了企业发展、集体壮大和村民富裕“三赢”。过去,全村700多名适龄劳动人口,60%出门打工,如今,在外打工的农民减少到40%。

  引入市场机制,激活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村集体有了钱,怎么花成了全村上下关注的焦点。“赶快给我们修路”,“赶快给我们搞水”,“赶快给我们通电”……村民的迫切要求声声在耳,郑雄却没有立即动手,而是拿出40万元,请华中农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为湖山村制定出一整套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为什么要把钱花在规划上?郑雄的回答是,用市场的办法谋发展,村集体不能事事包办,而是要发挥好引导作用,用有限的资金、资产、资源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激活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湖山村的村民聚集区,一排排蓝瓦白墙的小楼整齐划一,都是村民自建的。郑雄算了一笔账:村民自建可以充分利用旧房拆下来的梁、椽、砖、瓦,加上互助不需请小工,每平方米造价比施工队伍统一建造至少便宜400元。湖山村两期共建110套房屋,按每套260平方米计算,可为村民节约1144万元。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上,湖山村也是用市场的办法解决发展资金的不足。乡村主干道绿化,湖山村将公路路肩和居民小区绿化带的土地租赁给一家盆景企业,不仅解决了路边植树存活率低、管护费用高等问题,而且每亩每年村集体还能收入300元。

  3年间,湖山村修通了通组水泥路,架通了自来水、广播、有线电视和宽带,改造升级了电网,开挖了7口公用机井,还建起了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科研培训中心、农民文化广场,累计投资近千万元。“所有这些,没向财政伸过手,没向村民收过钱,更没有增加集体任何债务。”钟祥市委书记马朝晖告诉记者,湖山村的发展之路颇有启示意义,要认真总结推广其经验,使之在全市开花结果。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