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江苏大学:让学生的“奇思妙想”成就“大作为”

  • 发布时间:2015-04-13 01:31:0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可识别人脸的上课点名仪器、能聆听宠物心灵的声音翻译器、不用品尝就能确定美味的味道测试剂……4月8日,在江苏大学党委宣传部举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暨《奇思妙想选编》新闻发布会现场,来自该校的大学生向媒体记者发布了这些从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寻找出的一个个“金点子”。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大学推出的《奇思妙想选编》第一集是从80多篇投稿中精选了29个奇思妙想短文,大学生作者跨度从大一学生到研究生都有,二次展开的雨伞、香水手表、伸缩自如的耳机等想法来源于生活体验,海水淡化、智能寝室等创意的提出则更多依托于专业知识,每个创意都是脑洞大开、天马行空。

  此活动倡导者、江苏大学关工委主任金树德认为青年人的创新思维潜力无限。他介绍,1985年,学生顾为东在学校读书时产生了“非并网风力发电”的想法,并在当时的《江苏工学院学报》上发表。经过20多年的努力拼搏,这个奇思妙想已经变成了现实,顾为东也因此成为了国家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一事件对金树德促动很大,“青年人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有意识地收集并交流创新的想法,可以挖掘更多的奇思妙想,为推动创新、发展助力。”

  “创意来源于生活,我的初衷就是让大家的学习生活更加便捷。”“智能书架”的作者是计算机学院研一学生袁敏敏,在图书馆当义工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我的主要工作是图书查错和整理书架,由于是人工查错,工作效率很低,2个小时往往只能整理一两排书架。”学习通信工程的她提出,在每个图书上贴上一个无线射频传感器,就能通过电脑发射信号确定图书的确切位置。袁敏敏还有更加大胆的想象,借阅者在电脑上确定借哪本图书,书架上的图书就会按照相应指令退出书架,这一想法和《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隔空取书的场景不谋而合,只是都教授靠的是超能力,而袁敏敏的想象更有科学依据。

  每个人都会遭遇摸黑掏钥匙开门锁的经历,机械学院研究生孙祥就提出了“会发光的锁”解决这一苦恼,“带有LED灯的锁能发出一定的照明光线,而且可以感应钥匙,对正确的钥匙亮出绿灯,对错误的钥匙亮出红灯”。在本科期间孙祥就有参与申请3项发明专利的经历,他告诉记者,有了新的想法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真正要把想法变成现实,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发现不足,并且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创造、学习、再创造的过程,对个人能力提升很有帮助。”

  江苏大学有意将《奇思妙想选编》做成“连续剧”,继第一集后还将以一年两期的频率陆续推出续集,启发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其实,鼓励奇思妙想只是江苏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小缩影。江苏大学一贯注重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全国首个成立创新创业学校的高校,通过创新学分、科研立项、大学生“星光杯”科技竞赛等多个平台,推动大学生创新场上练兵点将,让创新的意识在大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在校期间,江苏大学100%的学生需要完成创新学分,60%的学生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经历。《奇思妙想选编》作者大部分等都申请过科研立项,并以此申请、授权过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江苏大学培养了众多创新创业成功的学生。毕业生刘春生就是从创新明星成长为创业新秀之一。在江大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刘春生先后申请了40多项专利,授权20多项,并且利用自己的秸秆技术发明专利成立了生物质开发公司。如今,刘春生的公司年产值近5000万元,依靠科技创新年平均增收比例达40%之多。 “别小看了小创意,小想法也能成就大作为。”刘春生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