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从地理“锅底”到财富高地

  • 发布时间:2015-04-13 00:31:5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14年,林州市获评河南省唯一的“建筑业发展综合试点市”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而50年前,“七山二岭一分田”的林州名片还是“缺水”“贫困”。从地理“锅底”,到河南县域经济前10强的常客,“渠一代”征服太行,“渠二代”则在林州筑起了财富高地。

  太行山上练就“建筑之乡”

  1995年,23岁的辛俊现背着铺盖挤上外出打工的汽车,正是10万林州建筑农工“出太行”的高峰期。截至1992年,林州外出建筑工13.5万人,居全国之首。

  “水不缺了,却只能吃饱饭,没有企业,挣不来钱,日子还是不好过。”辛俊现说,林州人就有个“倔”习惯:半途休息总要把自己的独轮车停在别人的前头,“我是吃着红旗渠水长大的,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一个建筑队一半都是林州人,第一次夜宿野外的工地大棚,睡到半夜被子全是水,屋里都是脚臭味儿。”辛俊现说,自己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当上包工头”。26岁的辛俊现拉起了自己的建筑队。“钱是借的,自己才干3年,也没啥资历。”辛俊现说,当时修过红旗渠的老师傅就说,“我们跟着你不图钱,是觉得你能把这事儿干成。”

  20多年后,辛俊现已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董事长,每年有100万平方的工程。2012年,利用承包工程的机会,辛俊现说服郑州最好的两所小学和中学在林州开了分校,为的是“回报乡里”。

  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23.4万的林州建筑工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380多座城市以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筑企业201家,建筑队3000多支,年建安产值950亿元,创劳务收入70亿元。

  铁匠铺里走出“钢铁巨擘”

  搬入新址不久,林州重机集团董事长郭现生就做了一副对联挂在大门,横批是“转型升级”。郭现生计划通过转型5年内再造10个林州重机,集团收入突破500亿元。面对质疑,郭现生说:“林州人能在太行山上修成红旗渠,我为什么不能实现再造10个林州重机?”

  1960年红旗渠开工,郭现生的父亲辞掉太原钢铁厂的工作,回乡修渠。1982年,父亲承包了大队的铁匠铺,郭现生跟着父亲学打铁。郭现生说:“如果没有红旗渠,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1987年,郭现生组建林州重机,1995年遇上煤炭行业的寒冬。为了化解企业三角债,郭现生用煤机配件换煤机厂的设备,用设备去换来煤矿的煤,再用煤从钢厂换来钢材,维系企业的生存。2003年,煤炭行业的危机缓解,许多企业倒了下去,而郭现生却赚了数千万元。

  而这些就来自红旗渠畔最朴素的生存智慧,郭现生说:“小时候,兄弟姊妹6个,为了吃饱饭,母亲就将粮食换成挂面,再换成红薯片,最后换成稻糠,将稻糠和面粉掺在一起吃,全家1年的口粮就有了。”

  有了第一桶金,林州重机开始进军煤机综采设备领域,并于2011年成为安阳市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如今已经50多岁的郭现生,充满转型的热情和紧迫感,上个厕所都一路小跑。随着油气综采设备、金融租赁、工业机器人和虹膜识别技术四大“百亿级”板块的成型,“5年500亿不是天方夜谭。”郭现生说。

  2012年,林州市的河南红旗渠经济开发区被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又入围“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面对经济转型的浪潮,林州的“渠二代”用行动回答着“红旗渠畔的创富故事还能延续多久”。

  从精神里来回精神里去

  2013年,从修家电干起的黄银洲从安阳到郑州、再到上海,在外闯荡一圈后,又回到林州创办了红旗渠电器集团。2014年,林州市又有30多家建筑企业回迁。

  “渠二代”开始“回迁”的时候,石梅平却在解答一道人生难题。40出头的石梅平经营着梅平百货、商务宾馆等大大小小5家企业。而20多年前,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到村镇去练摊儿。

  “赶一场集会能挣二三十块。”石梅平说,日子过得艰难,靠着姐姐卖猪接济的400块起步,就盼着“能有一个固定的摊位。”1998年,当摊位搬进门面房时,石梅平觉得“再买个‘松花江’、一年挣个4、5万,这辈子就知足了。”

  2001年,石梅平没想到自己的目标这么快就实现了。“也就是那时起,我经常问自己,梦想实现之后,该干些什么呢。”石梅平说,摆摊的时候雨里来风里去,自己没有退缩,而梦想实现后却迷茫了。

  “人生无助的时候,就像林州人曾经面对太行的绝望。”石梅平说,而红旗渠能给人力量。听着红旗渠故事长大的她有个习惯:每遇到沟沟坎坎,就一个人到红旗渠岸边或太行山里走半天,看悬崖峭壁上的树,看太行山腰上的渠。

  那次,石梅平在山里走了2个多小时。2004年,“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成了石梅平的梦想。当年,她为考上清华北大的林州学子每人送一件棉袄;汶川地震第二天,她捐了10多万元衣物;现在,石梅平每年向留守儿童小学捐款10万元。

  用红旗渠精神创业,又在慈善中找到人生坐标,石梅平并非个案。2010年,林州慈善总会成立仅4年多累计募捐近2亿元。2014年,林州被评为全国“六星级公益慈善城市”。从精神里来又重新回归精神,林州的“渠二代”又在当代红旗渠精神上写下了“富而不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