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改变命运
- 发布时间:2015-04-11 02:29:42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艺术本无贫富贵贱之分,艺术教育的最高使命就是传播美和爱。
◆◆两年,50多名艺术家,让乡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一种尊严与自信。
◆◆老师也是“农夫”,他们在孩子心灵播下种子,长出来的是民族的希望。
本报记者高文/文刘刚/图
2015年春,白洋淀嫩绿的芦苇刚刚钻出地面,犹如绿绿的地毯悄悄地铺在歪倒枯黄的芦苇丛下。
从河北省安新县端村学校的校园里传出《欢乐颂》的乐曲声,优美的旋律如同天籁之音在端村——这个中国北方再普通不过的村庄上空回荡。
双休日,走进学校,在四层教学楼,几乎每一个教室里,都有几个同学在志愿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乐器、绘画、舞蹈、声乐,甚至芭蕾舞。几十名从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歌剧院、中央戏剧学院赶来的艺术家都会在这里义务辅导同学们。
对于12岁的刘一芃来说,每个周六都是快乐的一天。“我喜欢在明亮的新教室里上课,更喜欢吹单簧管。”她开心地告诉记者,学习单簧管快2年了,可以吹奏十几首曲子了。“我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能像老师们那样,登上更大的舞台。”话语间流露出孩子的自信和童真的灿烂。
“芭蕾舞班的‘小天鹅’,她们已经达到芭蕾舞五级水平,不要说农村的孩子,就是城里的孩子想要达到这个水平也不容易。”北京舞蹈学院的关於老师说,“艺术的使命就是传播美和爱,开展艺术教育让孩子们学会美,懂得爱,对乡村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尤为重要,对一个民族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让艺术改变生命,这是所有志愿参加教学活动的每一位艺术家的共识。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特蕾莎修女曾说:“贫穷最悲惨的一面,就是让人缺乏自尊和自我认同。”端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实践证实,艺术教育可以让农村的孩子获得前所未有的信心,不再羞怯、沉闷,变得自信、阳光、活泼、有气质。
教育是双向的,每一位曾经在这里辅导过孩子们的老师都会被端村孩子们的朴实、真诚、勤奋所感动。
合唱班的老师有演出任务,一个月后才能再来上课,离别时全班同学哭着送别老师……
连续两年,风雨无阻教授孩子们芭蕾舞的张萍老师每次来到学校,孩子们总是跑来紧紧地拥抱着她,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她“二妈妈”……
中央音乐学院二年级大学生王梓成说:“我从小就吹小号,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吹号,来到端村以后才真正明白了艺术教育的意义,孩子们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
“在很多发达国家,艺术教育都占有重要位置,孩子们在成长阶段,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以外,还应该培养关于美、关于爱、关于想象和创造的能力。”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风,向记者描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认为艺术教育对于贫困地区尤为重要,是战胜贫困很好的武器,艺术能带给处于贫困中的儿童巨大的勇气和自信,这是一种精神的财富。孩子们对美的认知是艺术教育能给予他们巨大的、长远的、深厚的、基础性的精神财富,所有这些不是普通教育能解决的。”
目前,已有河北、北京两所农村学校的500名学生接受了免费艺术培训。
“谷雨过了,就是立夏,再过几天,白洋淀的芦苇就会长起来了,那时候你们再来,荷花就要开了,那是白洋淀最美的时候。”端村的老艄公划着船笑着说。
我们期待着白洋淀那荷花盛开的时节。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