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电力助力春耕用电“神器”

  • 发布时间:2015-04-10 17:27: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4月8日,南粤大地又迎来一次“倒春寒”,在肇庆高要的水稻育秧催芽大棚内,一股股暖流扑洒而来,15个电力温控防爆灯,如15个“小太阳”,照着一排排整齐的稻苗茁壮生长。

  广东气候温暖,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全年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在广东长期占据基础地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蔬菜、茶叶等产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日渐增强,在电力支撑下,现代化农具成为春耕田野的“神器”。

  农业机械化也对供电提出高要求,2014年,广东农业等第一产业用电量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3%,远高于其他产业的增幅。为提高农业供电水平,2014年,广东电网按照城镇化和农村电气化要求,对4.08万个台区实现规范化改造和管理,完成农网投资53.1亿元,重点保障了5200项老旧农网专项工程的改造,农业台区过载、低电压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了农业电力服务均等化程度。

  电控加热助水稻“工厂化”

  肇庆高要市宏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棚育秧基地创建于2012年,是广东省最大的大棚育秧基地,是广东省工厂育秧、机器插秧等科学种植技术的试点,每年育秧15.12万盆,可供6300多亩稻田插秧。

  工厂育秧首先得依赖育秧用电“神器”,即电力控水稻秧盘精密流水线。流水线下,稻苗在“育秧盘”内生长,再连同“育秧盘”一起移到插秧机上,才能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这其中,需要电力驱动自控电加热设备,对供电要求非常高。

  陈庆强还介绍,以前采用传统的“覆膜式”大田育秧,遇上低温阴雨天气,秧苗患上青、立枯病及恶苗病,农民一年的收成就打水漂了。现在,这里采用电力支撑的催芽大棚,大棚温度能控制在35度以内,大棚育苗成苗率可达98%。“催芽大棚用电虽然不多,但是对电的要求特别高,一刻也离不开电。

  “只有供电稳定,才能进行高温快速催苗,减轻“倒春寒”的影响”。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庆强告诉记者。

  为保障水稻种植,高要供电局积极开展配套电力设施建设,开辟办电绿色通道。成立3支“春耕保电党员服务队”,加强对线路、用电设备的巡视检查,及时为农户处理用电故障,向农民讲解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知识,为育秧用电创造良好的条件。

  电力“捕虫器”保护蔬菜

  在东莞望牛墩镇望东文林村,有一个“奥运蔬菜”基地,是广东省首批合作种植的试点, 100多亩的田地上种植着聪明菜、紫背菜、彩色番茄、法国甜瓜等30多种特色农产品,被喻为“蔬菜联合国”。

  “豆类、瓜类、叶菜还有秋葵都是现在播种,样样都离不开用电。” 基地种植管理员梁主管介绍。“除了常规的电灯,基地春耕的主要用到捕虫器、育苗播种机、抽风机等”。

  据了解,基地有4台捕虫器功,主要用于捕捉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捕虫器放在菜田周围,利用捕虫器上的紫光灯引诱昆虫靠近,昆虫接触后会被捕虫器的高压电栅栏电死。

  除了捕虫器,育苗播种机的再春耕是使用高峰期,主要用于播种叶菜类蔬菜的种子,需要保证稳定供电才可保证生产。而抽风机、水泵、无功补偿仪等用电设备,构成了大棚的“空调”系统。

  特别是抽风机,基地有21台,每台1100瓦。由于电力负荷大,电压不稳,电力不足的情况,供电部门特别装了无功补偿仪,提高供电质量,可以避免保障春耕生产。

  据悉,春耕前夕,望牛墩供电分局对农业生产用电的供电线路、台区、负荷进行检测,针对奥运蔬菜基地所在供电台区东文一站重过载问题,已新建东文二站,有效改善春耕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电力机械“制茶”口味独特

  揭阳揭西上砂镇上山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这里生长的茶叶特别甘淳,通常销往北京等地,种茶已成为当地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村内茶园面积550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加工茶叶的小作坊,茶叶加工生产用电量占据了该乡总用电量的40%以上 。四月,正是炒茶的关键时期,

  以前,很多茶农都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制茶,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去年年底,上山村有了第一家上规模的上山香茶加工厂,通过收购茶农采摘新鲜茶叶的方式,用更加先进的炒茶设备、技术,提高了炒茶产量,对电力的要求也提高。

  据介绍,采摘回来的茶叶要经过4000w的茶叶揉捻机,经5-8分钟的持续揉捻加工,使叶片卷成条索,破坏叶细胞,挤出茶汁,粘附叶表。后经过加热功率600W的烘干机,低温慢焙,形成独特滋味。指茶制成成品后,再经过压缩机形成真空包装。如制造乌龙茶,则需要经过摇青机进行摇青发酵。全过程的用电,电力的需求陡然增加。

  对此,揭阳局用近三年时间完成了配网线路改造工程,先后改造线路总长度91公里,新立变压器60台,完善了上砂地区中低压配电网,解决了当地的用电难的问题。

  “以前炒茶集中时段老是跳闸,而炒茶又是最耗不起时间的,新采的茶叶放一天成色就降了,停电能急死人。” 村民庄瑞学回忆起几年前的炒茶生产情况,“现在用电稳定,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以前我们村春茶年产量约25000公斤,现在已经去到50000公斤。”上山村村民反映。(沈甸)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