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开放强市和商贸大市
- 发布时间:2015-04-10 14:29:59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抓住乡镇企业发展、对外开放和全面小康建设三大机遇,立足“苏州制造”,培育“苏州创造”,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实现了苏州从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到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的巨大转变。2014年,苏州以不到全国0.1%的土地,实现了全国7.23%的进出口额、7.73%的出口额、6.8%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和1.6%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分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第三、第六和第九位;全年外贸依存度达139.0%,净出口、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4.5%、48.8%。在开放型经济成为苏州最响亮的城市名片和第一性经济的同时,消费也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回眸——
善抓机遇勇争先快速发展谱华章
对外贸易快速壮大。从1986年全市进出口额305万美元到2014年的3113.1亿美元,苏州外贸增长了10万多倍,年均增幅达51%,大幅高于全国、全球总体水平。1999年、2003年、2004年、2007年、2011年,苏州外贸总额第次突破100亿、500亿、1000亿、2000亿、3000亿美元大关,发展速度之快,堪称奇迹。在不断扩张总量、壮大规模的同时,近年来苏州外贸也在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2014年,全市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分别达923亿、787美元,占比分别提升至29.7%、25.3%,较“十五”末(2005年)分别提高13.7个、16.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增值率达到72%,较2005年提高60多个百分点。近年来,对外贸易综合绩效指数连续保持全省第一。
使用外资成就斐然。从1985年第1家外商投资企业的引入到累计引入外资项目超过2.6万个,累计注册外资超过1800亿美元,累计到账外资超过1000亿美元,苏州外资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目前,全市七成的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超四成的GDP和国、地税收入以及近300万个就业岗位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贡献。近年来,苏州加快推进使用外资转型升级,2014年,全市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提升至37.6%,较2000年高出30.1个百分点;新增注册外资中增资占比达到51.2%。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引进和培育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200多家,累计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147家世界500强公司在苏州投资设立了400多个项目。
外经合作全面拓展。从1987年第1家境外投资企业设立,到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1000多家、累计中方投资额超过65亿美元、投资目标地遍布全球五大洲90余个国家和地区,苏州对外投资走出了有别于全国多数地区的持续快速发展之路,实现了境外投资规模全省“十一连冠”。2014年,全市境外投资额达17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七成,东方恒信投资巴基斯坦10.77亿美元的华信资源项目,为目前江苏省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对外工程承包实现战略性结构转变,总承包项目占比超过90%,新业态项目占比超过85%。全国县级市第一个中标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吸引20余家企业入驻,企业效益普遍良好。
服务外包跨越发展。苏州服务外包发展起步于2007年,2009年即跃升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软件研发、生物医药、工业设计、动漫创意、金融数据处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六大服务外包产业集群,业务拓展到美国、日本、德国等11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658家,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2014年,全市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03.9亿美元,执行额76.8亿美元,其中离岸合同额、离岸执行额均占全国离岸总额的1/10左右;全市离岸业务的I-TO、BPO和KPO比例分别为29.7%、13.3%和57%,其中KPO份额比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开发区建设独树一帜。开发区是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和最显著特色,拥有众多“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自费筹建的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两国政府间合作开发的开发区——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全国首家内河型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全国首家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等等。目前,苏州累计创建了国家级开发区13家、省级开发区5家、综保区(保税港区)8家,苏州已成为全国开放载体数量最多、功能最优、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多年来,全市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市60%以上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左右的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3553亿元,增长9.6%。
商贸流通提档升级。苏州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获批开展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商贸实现快速发展,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区分别达到5个、15个和121个,国家级、市级商业特色街区分别达到13条和60条,拥有大型百货店、购物中心、仓储店、大型综合及专业卖场212家。农村流通网络日益完善,累计建成农家(资)店3581家、配送中心53家、社区直投站120多个、年交易量超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9个。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网上交易企业数在全国排名前六,2014年全市网上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增长40%以上。去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1亿元,增长12%,规模居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之首。
展望——
改革创新在路上转型升级绘新篇
当历史的指针加快指向又一个五年之际,必须看到,苏州商务发展正面临宏观环境偏紧、自身比较优势减弱的双重挑战,“新常态”特征明显,增速下行压力在加大。为此,苏州将切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转型第一方向、改革第一抓手、创新第一动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商务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快推进开放强市、商贸大市建设。重点争取实现五个方面的新突破:
一是平衡发展新突破。促进进口与出口、“走出去”与“引进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等的多元平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为此,我们将争取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将进口在外贸中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走出去”在双向资本流动中的比重提高到30%左右、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初步打造苏州开放型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新格局。
二是结构调整新突破。长期以来,苏州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主体,利用外资则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中又以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些,都需要立足我市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长远目标,努力加以改善和优化。我们考虑,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三个接近50%”:一般贸易占比接近50%、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接近50%、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接近50%。
三是商业模式新突破。跨越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移动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培育品牌垂直电商、特色产业垂直电商和专业平台垂直电商,加快推进专业市场O2O发展。“十三五”期间,网上交易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培育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一批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重点企业。深入培植推广“智慧流通”,加快流通产业和“大物移云”衔接融合,构建全新商业模式,促进流通管理和技术创新。
四是载体建设新突破。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鼓励支持“苏满欧”“苏新欧”班列加快发展;加快苏州港长江中上游水运集散中心建设,推动增辟东南亚直达航线。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强全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软硬环境建设,提升“一区八园”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开发区“走出去”发展和兴办国际合作园区新模式。加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整合提升力度,推动苏州工业园综保区先行先试政策在全市综保区复制推广。
五是体制机制新突破。加强学习对接自贸区工作,加快借鉴复制更多改革创新经验。深入推进外资项目快速审批试点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时实施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为特征的外资准入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公司化招商新模式。将境外投资工作中心由审批管理向投资促进转变,探索和完善涉外投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市场采购贸易。不断深化口岸部门“三个一”、“三互”合作,大力争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加快营造区域领先的贸易便利化环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时期的苏州商务已踏上新的征程,正努力用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新发展、续写新辉煌。
(苏苏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