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最慷慨的骗子画家

  • 发布时间:2015-04-09 08:08: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他叫马克·兰迪斯,是世人眼里一名慷慨的慈善家。过去30年里,他先后向美国20多个州至少50家机构捐赠超过100幅名画。

  事实上,这些“名画”均由他一手炮制。尽管造假无数,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赝品制造者,但他并未锒铛入狱,因为他只是捐赠,未获取分文。

  【“感觉好极了”】

  2010年9月的一天,兰迪斯开着一辆红色凯迪拉克,来到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市保罗和卢卢·希腊德大学美术馆。他身着黑色宽松裤、黑色外套、黑色神职人员衬衫,翻领上钉着一枚耶稣会士按扣,好似从南方歌特派小说中走出来的神秘人物。

  他自称亚瑟·司考特神父,为纪念出生于拉斐特市的母亲,向美术馆捐赠美国印象派画家查尔斯·考特尼·柯伦的一幅小画。他的打扮,他的言谈,让馆长马克·小图勒斯很难提出质疑。

  小画没有画框,用玻璃纸包着,看上去像是真品,背面有一个褪色的标签,来自曼哈顿一家久已关张的画廊。司考特神父表示,愿意出资配一个上好的画框,并暗示家族中还有更多藏品有意捐赠。不过,当馆长和他聊起南路易斯安那州罗马天主教的熟人时,他变得不安起来。“他说:‘哦,我经常出差,为处理教会事务奔忙。’”小图勒斯回忆道。

  兰迪斯确实到了不少地方,但不是为了教会事务。过去近30年里,他时常写信、打电话给各地美术馆,或亲自登门,讲述编造的家族故事,并以纪念一些不存在的亲戚的名义捐赠自己精心炮制的赝品。有时用真名,但更多时候以司考特神父的身份。

  和大多数造假者不同,兰迪斯不为钱,而是为了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当成真品时的那种满足感。他不祈求回报,拒绝缴税减免证明,顶多接受馆方一顿感谢午餐,或一件小小纪念品。

  “向博物馆捐画显然不犯法,他们待我好似王室成员。你被当成王室成员招待过吗?让我来告诉你,那种感觉好极了,”现年59岁的兰迪斯说,“我做这事已经30年,停不下来。”

  【古怪的“宅男”】

  去年秋,关于兰迪斯的纪录片《艺术和手艺》问世。影片中,兰迪斯是一个典型的“宅男”,住在密西西比州劳雷尔市,房间杂乱无章,但他对自己的“赝造事业”却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是个超级影迷,尤其博览上世纪70年代的老电影和电视剧,不仅记得几乎所有影片的名字、主演,而且台词脱口而出。这些影片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性格,以至于在行骗时会不知不觉让人看到其中的影子。据说,他的“考斯特神父”形象,就来自于G.K.切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

  兰迪斯身材瘦削,面色苍白,说话声音轻柔,带有南方口音,有点像美国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杜鲁门·卡波蒂;他的礼貌谦和以及对母亲的迷恋,与希区柯克名片《精神病患者》中的主人公诺曼·贝茨有几分相似;他安静的谈吐和有时令人不安的沉默,使人想到著名影星彼得·洛。如果把他的故事拍成电影,让有“鬼祟大师”之称的齐杰洛·艾文克来演,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16岁那年,他因父亲之死精神崩溃,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在接受艺术治疗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的临摹才能,从此开始了赝造生涯。他常常手持一柄放大镜,先仔细研究原作细节,然后一边看电视,一边飞快着笔。

  “所有人都以为赝造者会使用各种复杂的工具,包括化学用品等,”兰迪斯说,“我可没那样的耐心。我从沃尔玛超市、伍尔沃斯连锁店或打折商店购买彩色笔、颜料,然后最多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作品。如果我不能在电视上播完一部影片的时间里完成作品,就干脆放弃。”

  【用咖啡做旧】

  大多数博物馆难以辨识兰迪斯捐赠的赝品和真迹之间的区别,直到他遇到马修·莱宁格尔。

  2008年,兰迪斯向俄克拉荷马城市博物馆捐赠法国画家路易·瓦尔塔的一幅水彩画。莱宁格尔时任博物馆登记员,负责登记新送来的作品。在他的记忆中,兰迪斯是一个行为古怪的艺术收藏家。

  “我们给瓦尔塔的作品配上画框,放在雷诺阿的画作旁展出,”莱宁格尔说,“我们并不知道这幅作品是赝品。”

  如果兰迪斯没有向其他博物馆捐赠同样的复制品,也许他的骗局永远不会被揭穿。不久,俄克拉荷马城市博物馆又收到他寄来的5幅画作,看上去像是出自法国19世纪画家保罗·西尼亚克和斯坦尼斯拉斯·列宾之手。

  “我对西尼亚克的作品做了些调查,发现它同样出现在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新闻公告上,捐赠人也是马克·兰迪斯。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直到后来,我发现列宾的作品也出现在圣路易斯现代艺术学院的新闻公告上,捐赠人是同一个人,我这才引起警惕,”莱宁格尔回忆道。

  他给各家接受捐赠的博物馆发了条信息。短短一个小时内,就得到20家机构的回应,询问兰迪斯究竟何许人也。

  此后数年,莱宁格尔成为此案的“福尔摩斯”。他建立了兰迪斯数据库,包括兰迪斯留下的所有联系方式和捐赠的作品拷贝。他发现,兰迪斯喜欢复制不太出名的画家作品,但偶尔也染指毕加索、安东尼·华多和奥诺雷·杜米埃等大家。“兰迪斯版”的一幅阿尔弗莱德·雅各布·米勒作品曾被复制多份,捐给了六七家博物馆。

  莱宁格尔说,兰迪斯的赝造手法不错,但经不起细看。他捐赠的一幅应该有三四百年历史的粉笔画,贴在一块看上去脆弱的木板上,好像随时会脱落。“可我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其实是一块新亮的白板,有一股劣质咖啡的味道。原来,他是用咖啡做旧。”

  【“没什么尴尬的”】

  莱宁格尔的发现令一众博物馆蒙羞。既然兰迪斯的技法并不十分高明,为何这些博物馆一再遭戏弄?

  莱宁格尔认为,有些博物馆其实心知肚明,只是为了保住面子而没有揭穿。“馆长怎么会愿意承认接受了赝品呢?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公开为好。”

  密西西比州劳雷尔市劳伦·罗杰斯美术馆负责人乔治·巴锡证实了莱宁格尔的猜想。十多年前,兰迪斯和巴锡取得联系,说是为纪念父亲,准备向博物馆捐赠几幅名家画作。由于兰迪斯的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劳雷尔人,且是博物馆会员,巴锡对兰迪斯的话没有丝毫怀疑,完全相信他是一片好心。

  可是此后,他就再也联系不上了,留下的电话号码没一个打得通。博物馆因此生疑,检查作品后发现全是赝品。

  “我想他的母亲对此一无所知,”巴锡说,“她是那样和蔼的一个女人,我们没法向公众宣布她儿子做了什么。”

  根据莱宁格尔的资料,兰迪斯先后向50多家博物馆捐赠作品,其中不乏华盛顿国家肖像馆、芝加哥艺术学院这样的大型机构。有的机构把捐品当作真迹展出,有的则表示过怀疑。圣路易斯大学美术馆的网站上至今仍列有兰迪斯的赠品,但表述称,作品具有列宾和西尼亚克的画风,但并非出自本人之手。

  前联邦调查局探员罗伯特·惠特曼主管艺术犯罪,曾非正式地代表数家博物馆追查兰迪斯的行踪,试图对其发起诉讼。但惠特曼表示,兰迪斯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因为他未取分文。

  兰迪斯知道自己的行为带有欺骗性,但不以为然:“我就像《木偶奇遇记》中的皮诺曹,任由良知指引我的行为。如果真有什么不对,我不担心因此受罚。”

  事情败露之后,兰迪斯仍然笔耕不辍,继续赝造假画,并向不知情的画廊和美术馆捐赠。

  2012年,辛辛那提大学为兰迪斯举办赝品展览。有意思的是,促成这次活动的正是兰迪斯的“克星”——莱宁格尔。展览刻意选在4月1日“愚人节”开幕,兰迪斯作为嘉宾出席。

  “展出前,我很紧张,因为我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反响。但我出现在现场时,一切都很顺利,我很是惊喜,”兰迪斯说。

  他抱歉自己给大家制造了麻烦,但面对一屋子的赝品,他并不感到尴尬。“没什么尴尬的——唯有一点:大部分作品真的太烂了,”他说,“这正是我不愿再看它们一眼的原因。”(唐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