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专业合作社 农民尝甜头

  • 发布时间:2015-04-03 11:32:35  来源:滨海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时报记者 张广艳 报道

  时下,正是春耕农忙时节,新区各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春耕备播的“领航力量”。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在新区蓬勃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新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8户,同比增长12.63%。今年,新区还将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政府资金支持形式,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效益明显的示范社。

  “抱团”闯市场 农户得实惠

  “以前都是自种自销。每到冬枣成熟季,由于大量集中上市,冬枣难卖不说,价格也不高,农户自然挣不到钱。”新区一冬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明水介绍说,成立专业合作社后,通过集中管理,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打开了市场,解决了卖枣难题,农户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正是因为看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的优势,近年来,我们又相继成立多家冬枣相关合作社。去年,合作社收购、加工冬枣五六百吨,入社农户达到上千人。”张明水表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新区葡萄、冬枣、蔬菜种植,水产、禽类养殖和农机服务等领域,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集体入社,形成“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破解销售难题,让入社农户再无后顾之忧。“现在蔬菜的销路宽了,收入也比过去多了两三成,这要归功于村里的专业合作社。”中塘镇潮宗桥村蔬菜种植户彭大爷告诉记者,以往自家种植蔬菜,由于单户发展规模小,除担心销路外,还经常为种植技术难题而发愁。不过,自从加入合作社就有了“主心骨”,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等,自家蔬菜的销售问题迎刃而解。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让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新区农民加入到“抱团”经营的行列中。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新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8户,申报资金8.8亿元;成员总数2354人,同比增加12.63%,行业主要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其中,500万-1000万元的合作社数量达到37户,而1000万-1亿元的合作社则有28户。

  “近年来,新区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优势产业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组织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新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金技术短板亟待填补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户+合作社”模式双赢局面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短缺等发展困境。

  “目前,合作社农机设备达到170台,田间作业面积18万亩,发展势头良好。”旺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占兴告诉记者,贷款难、融资渠道单一制约着合作社发展。“农机具更新速度很快,每年都需购买新设备。大型设备价格多在20万元以上,除依靠政府补贴外,其余部分都需自筹资金。然而,合作社所有农机设备市值在数百万元,但很难以此作为抵押物从银行渠道贷款。”刘占兴对此颇为无奈。

  浩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洪明则坦言,看到互联网快速发展,合作社也在尝试以开设网店的模式来销售蔬菜,但也遭遇了资金、技术等“瓶颈”。

  在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看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为村内“能人”或者村委会等牵头组建,虽然在成立初期可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但是人员素质不高、资金不足,而且受思维、政策局限,发展模式也较为单一。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为农业发展带来资金、人才、管理及技术方面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放开经营权,鼓励多种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对此,新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起,新区将实施现代都市型农业提质增效六项工程,在挖掘农业精品生产上新潜力、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其中,在实施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工程中,将围绕滨海现代都市型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政府资金支持形式,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效益明显的示范社,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