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谁打败了拿破仑

  • 发布时间:2015-04-03 00:33:2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一直到一战,欧洲大陆都没有发生大的、多个强国卷入的战事。这表明,在埋葬拿破仑帝国而确定的欧洲秩序,在长达近一个世纪以内是相当稳定的,英国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欧洲之外覆盖全球的海权霸权,而俄国则从此前蛮荒地带的蹴尔小国形象中走出,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欧陆霸主地位。一个和平的世纪,促成了欧洲艺术、文化、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踊跃进步。

  当然,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也意味着科西嘉岛小子希望实现的欧洲统一还要继续延迟下去,而今在欧洲有限联合的背景下,仍难让人看到确定的时间表。拿破仑纵横全欧的征伐,事实上还广泛播种下了民族主义的种子,促成了欧洲一连串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这显然是与拿破仑最初的愿景是背道而驰的。

  对拿破仑、拿破仑战争、拿破仑帝国及其命运的历史评价,其实并不存在太多疑问。但在究竟谁主导击溃了军事天才拿破仑的问题上,却一直存有争议。英国人夸耀滑铁卢战役的事功,而德国人对普鲁士王国的反戈一击津津乐道,就连奥地利甚至西班牙王国在整场战争中的立场变化也被更多地提及,人们偏偏不太关注俄国做了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多世纪之后的苏德战争发挥了误导性地参照。苏联抵御德国入侵付出了要比法俄战争时更大的代价,但毕竟是在主动御敌,没有丢掉莫斯科;而在很多人看来,1812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是靠着严酷的天气所拖垮拿破仑的,战略和战法水平则乏善可陈。真是这样吗?

  长期研究俄罗斯帝国史的英国著名历史作家多米尼克·利芬在其所著的《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一书中,还原了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利芬强调,拿破仑之所以兵败,俄国而获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后勤保障,前者的装备补给线被掐断,而通常被认为19世纪初仍处于极端落后状态的俄国,却以丝毫不逊色于一个多世纪后的苏联的高效率,成功组织起高效的武器装备生产和粮草后勤保障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当拿破仑兵败俄国,重新武装后在1813年兵临普鲁士,俄国越境出兵已超过50万人,主要依靠本国的长距离后勤保障,这不能不说是一项了不起的组织成效。

  利芬在书中还强调指出,与后来欧洲大陆国家大多警惕沙皇俄国的霸权威胁所不同的是,亚历山大一世及其核心幕僚在外交上的努力,赢得了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北欧诸国的信任,后面这些国家成为坚定对抗拿破仑的帮手。利芬在书中还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法俄两国开战前,法俄两国元首会面的场景:亚历山大一世在以极度谦逊的姿态骗过拿破仑,使后者低估俄国的开战意志和能力,为俄国备战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为什么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主导作用,长期以来遭到掩盖和忽略呢?利芬解释认为,俄国的历史档案1991年正式对外公布,这意味着此前的拿破仑战争研究只能主要依靠法国、英国、德国的档案资料进行。此外,这还与英国功勋将领威灵顿公爵本人是政坛常青树有关,而俄国对法战争中的英雄大多卷入了1825年的十二月党政变,因而俄国历史上对这些将领的贡献表述不多。到了前苏联时期,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进一步边缘化,更有学者认为俄国打败拿破仑的功绩大多属于编造(事实并非如此)。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军事史佳作,作者利芬首先详细介绍了19世纪初的俄国军队及其统帅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读者解析俄国沙皇(罗曼诺夫家族)、贵族阶层、乡绅、外国移民阶层、平民阶层的权力分配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政府和军队内部的体现。俄国军队中的许多将官来自境外,既有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逃亡到俄国的原法国贵族,也有不满普鲁士最初倒向拿破仑法国而宁愿加入俄国军队的将官,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后来的最著名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这使俄军内部面临诸多矛盾,但更为重要的是,引入了普鲁士、法国等国较为先进的军事训练和组织体系。

  亚历山大一世很早就明白与法国一战难以避免,为此就制定了诱敌深入,充分消耗法军,等到时机成熟再与雷霆打击的战略。但俄国的政治和军事组织水平在当时确实远远落后于法国,甚至普鲁士等国家,为此他在与拿破仑的会盟中表现得低调而谦卑,以轻信法国承诺的方式反而骗取了拿破仑的信任。亚历山大一世非常清楚,盟约从来无法束缚强者,特别是拿破仑那样的实用主义者的手脚。《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书中详细介绍了亚历山大一世在蒙蔽法国的同时,将奥地利等法国原先的盟友拉入自己阵营的运作过程。

  1812年6月,法俄战争正式打响。俄国方面清楚地按照既定预案步步后撤。利芬介绍指出,俄国此时只有一个担忧,即拿破仑若为了击溃俄国,很可能颁布农奴解放的命令。幸运的是,拿破仑并没有那样做,相反他进攻俄国的目的,是有意将俄国再度来回抗英联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拿破仑在攻入俄国境内后,“遵循”了亚历山大一世的愿望,即在没有稳固后勤准备和补给的情况下,快速深入,直指莫斯科。而在多起战事中,法军尽管造成俄军重大损失,但后者可以就近补充,而前者的精锐兵力却越打越少。

  利芬指出,很多人将拿破仑大军在俄覆灭解释为严冬所致,但事实上,拿破仑麾下的部队是在俄罗斯的严冬来临之前,大部分早已经被击溃逃亡或俘虏。俄军充分利用地利人和之便,密集开展游击战,更斩断了“战神”拿破仑的“耳目”和“手脚”。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一书的后半部分讨论了1813年法俄两国在普鲁士战场的对决,以及这场对决之后俄军、英军攻入法国境内的战事经过,重点分析探讨了俄普奥英几个大国之间的外交磋商,两大阵营之间的备战及战争指挥情况,点评了双方的得失。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