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传统金融遭遇互联网+ 阵痛中重置发展坐标谋求变形

  • 发布时间:2015-04-01 19:1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新网宁波4月1日电 (见习记者 李佳赟)“互联网、云技术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塑造了新的生活形态,但同时,也使得未完全做好准备的传统金融业一时间手足无措。”4月1日,浙江省宁波市金融办副主任王勉在由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金融中心主办的第一届金融协同创新沙龙上如是说。

  面对“互联网+”风起,“金融江湖”竞争日趋白热的现状,多位金融“智库”从金融前沿领域入手,讨论中国金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拷问金融业的未来方向,重新设定发展坐标系,谋求传统金融业在“阵痛”中的变形之路。

  互联网时代的“风口”

  迷茫吹起变革思考

  人类进入新技术加速和爆发式增长的阶段,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社会结构等正在发生超乎想象的深刻变化,传统金融业在在互联网的劲风吹动下,并不能独善其身。

  王勉对于过年期间疯狂的“抢红包大战”仍记忆犹新,他认为,智能终端因其普惠特性尽显亲民特色,而传统金融却仍被人工、物流网点等纷杂成本所困,过去的传统优势或将成为累赘的包袱,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正不断被“后台化”和“边缘化”。

  “互联网技术在解决效率等方面要比传统金融灵敏得多,依靠大数据、搜索引擎和人工智能可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但这也对传统金融业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改变,未来,通过技术突破,原本粗糙的风险测算将得到精准提升,风险控制的原理也将随之发生变化。”王勉举例表示,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借助基因测序,有效地进行了癌症干预,“若风险的前世今生能够提前预知,传统金融机构安身立命的基础将会被打上一个问号。”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联盛称,互联网金融虽然来势汹汹,但它并未摆脱金融本质特征,且从国际经验上看,互联网金融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金融生态体系,未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冲击,反而促进了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

  “就目前而言,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互联网金融史更多回归于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上,更多回归至对现有信用体系的弥补上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上。”郑联盛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态的补充者,而非市场上具有颠覆力量的搅局者。

  重置发展坐标

  融合成突围之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兼具“金融基因”和“互联网基因”,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应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走向深度融合。

  面对金融“新常态”,王勉相信,简单的排斥和打压新变化并非良剂,开放和与时俱进的姿态才是传统金融业所应展现的“应对之道”。

  “我们经历的是非线性、非周期性的变化,需要重新设定坐标系,引入代际思维。”王勉认为,传统金融业应保持敏感与敏锐度,基于新技术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将远端的技术应用到最近的项目中,掌握主动、顺势突围。

  “在互联网时代,应培育专业致胜文化,培养复合型人才,并从差价模式转型到服务模式,建立全新主动的机制,将原本立足于过程和事后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事先安排和对冲,从而进行主动、高效的风险管控。”王勉表示。

  而郑联盛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处于初级阶段,法律法规都处于缺失状态,随着行业的发展,监管层应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引导、鼓励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监测、控制行业风险。

  “金融监管应具有包容性和有效性融合,建立较为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和发展框架,在强化功能监管理念的同时,加强监管协调、防范混业经营趋势与分业监管模式的制度性错配,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郑联盛表示。(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