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老”人不老 产业谋转型
- 发布时间:2015-03-31 05:46:46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宁夏石嘴山市在上世纪90年代资源逐渐枯竭,产业日益陈旧,且生态环境破坏达到了极限。面对这个“老了”的城市,石嘴山人决心全面转型。他们将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和民生攻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城市发展新路
“随着社会的前进发展,城市也会衰老。石嘴山市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后,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越来越严峻,那就是城市‘老了’怎么办?”石嘴山市市长王永耀独特的开场白,使记者急切地想知道这座城市走出的新路径。
石嘴山市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出第一千瓦时电、第一吨煤、第一吨钢、第一吨活性炭……进入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资源枯竭,石嘴山市社会经济面临重重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石嘴山的确“老”了。这个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煤采光了,产业也旧了。尤其是环境破坏已达到极限:空气中二氧化硫严重超标、采矿区附近90%的天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固体废弃物以每年260万吨的速度递增……
石嘴山人不服“老”!他们决心全面转型,将前几十年的发展思路推倒重来!
生态治理首当其冲。石嘴山市在环境改造方面实施了三步走:首先是治污。建立3个循环经济园区,全市122个企业投巨资上马循环经济项目。关闭了138个环保条件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关停整顿了161家采煤、采硅的小矿厂。截至2014年底,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年利用率达到410万吨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消减67.8%、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6.7%、烟尘粉尘排放分别减少59%和72%;其次是蓄水。投资数亿元将防洪工程变为综合利用工程,利用雨季贺兰山爆发山洪汇集的雨水,将一个昔日垃圾成堆、蚊蝇肆虐、臭气熏天的乱泥塘,修复改造为今天山水相连、树木葱茏、鸟飞鱼跃的星海湖。第三是造绿。实施《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即城郊播绿、道路造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目前,全市森林资源面积为1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2%,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6.7%。
产业转型迫在眉睫。石嘴山市工信局局长杨志国告诉记者:“尽管全市煤炭资源濒临枯竭,但还有丰富的硅石、石灰石、铁矿石、白云岩等十几种稀有矿产,还有电力、机械制造、稀有金属等21个门类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人才。”石嘴山要按照做专、做大、做强的思路实施产业转型。何为做专?先后建立起能源化工、机械装备、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4个工业园区。何为做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对市内优质企业进行“强强联合”,通过与中国煤炭科学院、中国重汽和三一重工“联姻”,煤机一厂、二厂、三厂分别重组为天地奔牛集团、西北煤机二厂和三一骏马集团。何为做强?天地奔牛集团连续多年煤炭机械行业技术研发专利水平国内第一、效益利润全国第二、西北煤机二厂研发的远距离皮带输送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东方钽业集团目前已拥有20多项国内专利和7项国际专利。
“城市转型涉及方方面面,最棘手的便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石嘴山市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孟令国说,“资源枯竭使石嘴山市16万人面临下岗、转岗,采煤沉陷区35182户城乡居民住宅受损,特困人口高达1.9万人,加上每年2万失地农民进城,民生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孟令国介绍,石嘴山市想了多种办法解决这一难题:产业解困。由于注重在四大工业园区上马劳动密集型项目,累计解决3.8万就业岗位;输出就业。加大对城乡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累计实现劳动输出就业6.29万人;创业园区就业。通过实施小额贷款制度和税收减免政策,8年来全市共发放再就业担保贷款2.4亿元,扶持4.3万人创业就业。另外,累计投资169.9亿元,建设了7.79万套保障房,使十几万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进新居;累计投入近30亿元,解决了全市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民生难题。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市‘山水园林,重工基地’的城市特色日益凸显,然而进入新时期,石嘴山经济发展再次面临‘瓶颈期’。”石嘴山市委书记彭友东说,全市生态和民生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可是产业转型成效缓慢。随着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继续扩大,停产半停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去年初全市工业增加值仅为0.1%。
城“老”人心不老。减负担降成本、定向“补血”调结构、包抓跟踪保增长……2014年,石嘴山人大干苦干巧干150天,使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反弹至8.2%。
今年是“十二五”收关之年,新常态下石嘴山将主攻方向定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施“1+3”方案,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电石化工、冶金四大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三个特色产业。力争到2017年,使四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